河源中学-在风雨中前行

家乡区县: 河源市源城区

天地悠悠,学子莘莘,在九十多年的历史岁月中,河源中学见证了一批又一批的学子茁壮成长。回顾河源中学的发展历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有血也有泪,有酸也有甜,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河中,感受河中。

1915年(民国四年),时任县长张光煦,为适应当时的形势,开始创办河源县立中学,将当时的县立第一高等小学的校舍(原址即现上城小学所在地)一分为二:北面划归河源县立中学,南面仍为第一高等小学所有。至于公共建筑物如礼堂、厨房、膳堂、操场等为两校共同使用。河源县立中学于1915年开始招生,当时仅有一班十余人,学制为四年,后因多次遭遇战乱而被迫停办。从1915年至1926年的十一年间,实际开课时间仅四年。

1932年,河源县政府为适应教育形势发展之需要,把第一高等小学改为河源县初级中学的附属小学。初级中学开办伊始,每年只在春季招生一班50人左右,班额只有3班。从1941年起,每年春季和秋季各招1班,将班额扩至6班。

1938年至1942年,期间几任校长都有创办高中的意愿,均因种种原因制约未果。1943年,继任校长刘寿榕,鉴于邑人要创办高中的强烈愿望而积极创造条件,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在1944年创办了高中,春季开始招收高一新生1班50人。直至1946年9月,高中才招足6个班,连同原有初中6个班,全校共12个班,学生人数500人左右。

创办高中后,由于班额和人数的剧增,因此刘寿榕构想在城郊新建一所校舍,这一构想,得到了县政府的支持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新校舍首先择址东埔长岗韧(即现新市区华宇集团一带),政府推行“一元一斗运动”(在征收每一元地税谷里面附加多收一斗谷)筹集建校资金。后因各种原因,新校址建设告吹。

1949年9月,“一唱雄鸡天下白”,河源解放,学校从此回到人民手中。学校为人民政府接管,并被命名为河源中学。

1953年,河源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河中新校舍的建设问题,最后选定在城南凉帽山下、新丰江畔,占地十三万平方米的一块地方为新校址。经过逐级上报,最后由粤东地区批准,并拨出建校专款,由河源县建筑工程队承建。1954年开始动工,至1955年上半年建成。从1955年下半年开始先高中后初中陆续迁进新校址。

迁进新校址后,河源中学仍是步履维艰,经受着接踵而来的政治冲击,但却始终没有阻挡河中人坚韧不拨地前行,在前进中不断地发展壮大。在此期间,学校几经易名。1953年取消以地命名,改称为“河源第一中学”。“文革”期间,改名为“城镇中学”(二年制),1972年恢复其“河源中学”之称谓。直至1978年恢复高考后,河源中学以其突出的办学效果,历年高考成绩在县里独占鳌头,为学校树立起良好的形象,赢得了社会的赞誉,被定为河源县重点中学。不少学子纷至沓来,都以能成为河中一员而感到骄傲。从此学校不仅在县内盛享声誉,甚至在省内都少有名气。一年一度的广东省重点中学校长年会、每二年一届的广东省重点中学田径运动会,河中都是被指名参加的学校之一。

1988年河源设市分区,学校划归源城区代管,直至1993年起,才定为河源市直属学校,但招生范围仍然局限于老城区。这么多年来,市区教育体制问题使得学校始终无法很好地定位,没有确定河源中学为我市重点中学,来加以扶持,因而束缚了学校的发展,办学规模比较小,每个年级仅有4-6个教学班,学生人数约2000左右,教职工130多人,发展空间有限,贻误了跟时代同步向前的大好时机。

2001年在河源中学的校史上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一年,是河源中学发展至为关键的一年。从这年开始,河源中学走上了向名校迈进之路。

2001年5月,河源中学通过了市一级学校的评估验收。同年12月,省教育厅启动“1521”工程,以李观华为校长的河源中学领导班子闻风而动,紧紧抓住这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提出河源中学创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办学目标。这一举措,得到了河源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局的全力支持。2002年8月2日,市政府三届38次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同意河源中学创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并成立了以市长黄煜祯任组长、副市长吴有必任副组长、市直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任成员的领导小组。至此,我校创建示范性普通高中工作在市教育局的精心部署下,在市委、市政府全力支持和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下,紧锣密鼓地按计划向前推进。

2002年9月,河中停止初中招生,实现了高、初中的分离,为创建工作迈开了可喜的第一步。2002年起部分教师分流到市直初级中学。原借用河中校舍办学的市体育运动学校于2003年迁出河中,为支持河中创办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市教育局决定对市直学校进行布局调整,将市一中高中部撤并到河中,并将该校27名优秀高中教师调来河中任教。一系列重大举措,充分显示市委市政府办好河中的决心。

学校也积极争取省、市政府、市教育局及相关部门的支持,通过各种途径筹措资金,投入到学校的硬件建设上,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使学校的校容校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再上新台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几年的努力,学校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在教育教学工作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2004年4月,河源中学以高分、高评价通过“广东省一级学校”的评估验收,成为我市首间省一级中学。并且陆续通过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初期督导验收、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和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验收确认,成为我省首批进入“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和“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行列的学校。

在创建成功后,河源中学又树立了新的目标,那就是用5—8年的时间,使河源中学成为“全市基础教育的领头羊”、“省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重点高中”,并为此制定了切实的措施。

近几年来学校不断加强内涵建设,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学校管理不断规范,教学质量持续攀升,高考一年一个新台阶,社会声誉和影响力不断增强。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开展群体活动先进单位”、“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广东省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等十多项国家级、省级荣誉,河源中学正在成为“学生向往、教师幸福、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南粤名校。

静月流云(2014-04-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