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乐寺简介
独乐寺,又称大佛寺,位于中国天津市蓟县西大街,是中国仅存的三大辽代寺院之一,也是中国现存著名的古代建筑之一。是一座享誉中外的千年古刹。独乐寺始建于隋朝(隋仁寿四年,公元604年),辽代统和二年(公元984年)重建。明万历、清顺治、乾隆、光绪年间维修,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增砌照壁,增设观音阁重檐上下各四根擎檐柱,并建寺东行宫。独乐寺占地总面积1.6万平方米,山门面阔三间,进深四间,上下为两层,中间设平座暗层,通高23米,是国内最古老的高层木结构楼阁式建筑。
寺内现存最古老的两座建筑物山门和观音阁,皆辽圣宗统和二年(984年)重建,被公认为辽代建筑的重要代表,两座建筑内的数尊塑像也是与建筑同时的作品,但与建筑一样都历经后代的维修和改动。梁思成曾称独乐寺为“上承唐代遗风,下启宋式营造,实研究我国(中国)建筑蜕变之重要资料,罕有之宝物也。”寺内其他建筑都是明代以后修建,包括寺内东部的始建于清代乾隆十八年(1753年)的行宫。
1930年代,独乐寺因相继被日本学者关野贞以及中国学者梁思成调查并公布而闻名海内外。目前,独乐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为特殊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
名称来源
关于独乐寺寺名的由来有三种说法。其一,因观音塑像内部支架是一棵参天而立的大杜梨树,以“杜梨”的谐音而取名;其二,佛家清心寡欲,恪守戒律,独以普度众生为乐,故名独乐寺;其三,独乐寺为安禄山起兵叛唐誓师之地。独乐之名,亦安禄山所命,盖安禄山思独乐而不与民同乐,故而命名。而最后一种说法流传最为广泛。
历史
寺之得名,一说是安禄山在此起兵叛唐,思独乐而不与民同乐,故名;一说是寺西北有独乐水,故名。相传创建於唐贞观十年(636年) 由尉迟恭监修,後毁。辽统和二年(984年),秦王耶律奴瓜重建。其後,又多次进行修缮和扩建,特别是在明万历、清顺治、乾隆、光绪时期和1949年後,工程规模都比较大。乾隆十八年(1753年),在寺前曾砌照壁,并在寺侧兴建行宫。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寺内有观世音菩萨的大塑像,故又称“大佛寺”。
寺前是乾隆十八年扩建的照壁、东西配殿和东院的行宫,完全是清代模式。
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时期和1949年前夕,独乐寺遭到了严重破坏,珍贵文物被洗劫一空,一些塑像和壁画遭到损坏,寺院残破不堪。1949年後,独乐寺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多次拨款维修,最後一次维修是1998年。如今寺院和佛像均已修葺一新,千年古刹重放光芒。本寺属密宗体系,著名方丈有谈真太师。此寺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天津市文物局管理。
独乐寺自创建以来一直是宗教活动中心。1961年独乐寺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独乐寺已和白塔寺、鲁班庙、鼓楼一起成为蓟县古城内的著名旅游景点。
主题活动
庙会
独乐寺庙会已有数百年历史,清代达鼎盛时期,2003年春节正月初一至初七举办了集民间艺术、地方习俗、佛教文化为一体的首届独乐寺庙会。有乾隆礼佛表演、佛事法会、文艺演出等大型活动,有吴桥杂技、民间花会、地方戏剧等传统节目,又有吹糖人、手指画现场演示及大碗茶、糖葫芦等传统风味小吃。正月初一至初七将举办第二届独乐寺庙会。
纪念法会
独乐寺于每年正月初一(弥勒佛诞辰日),二月十九(观音诞辰日),四月初八(佛祖诞辰日),六月十九日(观音菩萨成道日),九月十九(观音出家日),十二月初八(佛祖成道日),举行规模盛大的纪念法会,八方信徒云集至此。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