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岩景区位于福建政和佛子山省级地质公园西部(图1),景区面积10.73km2,距离政和县城11km,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温湿多雨,四季分明。区内地貌以山地为主,主要遗迹类型为蛙岩崩塌遗迹,遗迹规模大、分布广、保存完整,独具特色。文章在福建政和佛子山地质公园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对蛙岩景区的崩塌遗迹进行深入调查,总结和归纳遗迹类型特征,分析旅游开发条件,为科学有效地开发利用和保护蛙岩崩塌遗迹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也为丰富地质公园的科学内涵、创建蛙岩品牌旅游形象提供参考。1蛙岩崩塌遗迹景观的形成过程福建政和蛙岩及佛子山地区在大地构造上处于区域性大断裂浙江余姚至广东大浦深大断裂与宁德至浦城大断裂的交汇部位。蛙岩崩塌岩性为下白垩统石帽山群黄坑组(K1h)紫灰、紫红色英安质角砾熔结凝灰岩、流纹质角砾熔结凝灰岩[1],岩石质地较脆。受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影响,区内地壳不断抬升,形成大面积山地。随着太平洋板块相对欧亚板块向北推移,区内发育了以新华夏系构造为主的一系列断裂构造,而构造断裂处为重力崩塌的形成创造了条件。与此同时,受长期的外动力地质作用(降水、温差)影响,岩体中产生大量的风化裂隙,这使得岩体的(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