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一)

家乡区县: 黑龙江省宁安市

“十一五”期间,我市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不断加快追赶跨越步伐,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规划所确定的主要目标。 经济保持快速发展。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99.6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6.3%;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5.5亿元,年均增长35%,是2005年的4.5倍;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1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5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10319元和5910元,年均增长20.5%和19.6%。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大幅增加,储蓄额达到54.7亿元,比2005年增加21.5亿元。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4.9亿元,年均增长43.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分别实现11.6亿元、47.4亿元和2.8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9.5%、41.3%和36.1%;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1.18亿美元,年均增长73.6%;旅游总收入实现1.6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年均增长14.8%;2007年、2008年、2009年连续三年荣获牡丹江追赶跨越特别贡献奖和经济社会发展责任指标考核优秀档第一名。

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11.85亿元;向上争取投资项目1172项,争取中央、省投资金20.52亿元。五年来,开工建设千万元以上项目185个,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35个。鑫鹏肉业、正大食品、倍丰宁安化工、响水米业、南洋塑编等一批加工型项目,天马水泥、中加铁矿、英城矿业等一批矿产资源加工项目,鑫淼物流园区、源丰对俄果蔬国际物流园区等一批现代物流项目,渤海国遗址保护利用工程、镜泊湾休闲度假区、镜泊小镇等一批文化旅游开发项目,先后投入运行或加紧工程建设。目前,全市已引进世界500强企业2户,中国500强企业3户,在引进战略投资者上实现新的突破。项目建设蓬勃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创历史新高。实施完成了农村沼气工程、小朱家村浅层地能整村推进等能源项目;规划了百万千瓦风力发电项目,部分风场已进入实施阶段,生物质发电厂得到核准,明年开工建设。“十一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过226亿元,比“十五” 期间增长204亿元。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全面推进,修建道路15公里,架设电力线路13公里,完成了广播电视、网络通讯、给排水管线铺设。入驻规模以上企业43户,安置就业7000余人,2010年实现产值10亿元。经济结构得以优化,一、二、三产业比例由“十五”期间的32:34.2:33.8调整为31.1:32.2:36.7。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成效突出。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显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等约束性指标控制在上级下达的目标范围内。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幅达到22%。切实加强生态建设,退耕还林2.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45万亩,“三北”防护林工程效果明显。设立了小北湖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到63.4%,城镇绿化率18.33%。分别比“十五”期末提高0.69和2.23个百分点。荣获省级生态示范县称号,环境质量保持良好。

新农村建设成绩斐然。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52.5亿元,比2005年增加27.3亿元。两轮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成效显著,启动江南明星朝鲜民族社区试点建设,全面推进小朱家省级文明村建设示范工程。加快农村泥草房改造步伐,改造农村泥草房750栋,改造面积4.88万平方米,农村住房砖瓦化率达到99.7%,比2005年增加0.6个百分点。五年来,宁安市先后被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全国绿色食品生产原料基地县(市)、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新农村建设实现“牡市争排头,全省创一流”的工作目标,经验在全省推广。农业产业化初步形成了以渤海集团、正大食品、鑫鹏肉业、响水米业、镜泊湖糖业等龙头公司为主的23户农业产业化企业,109家规范化专业合作社,带动形成110个特色一品村,其中国家级一品村70个,基地面积达160多万亩,农业品牌的优势得到进一步巩固。农业结构得到逐步优化,以绿色蔬菜、畜牧养殖和优质稻米为特色的县域农业得到巩固。“十一五”期间建设规模化生猪养殖小区47个、万头猪场2个、标准猪场33个,肉鸡养殖小区20个、场14个,生猪和肉鸡出栏能力达到47万头和450万只,基地建设规模等于过去30年的总和,2010年,畜牧业总产值实现10.2亿元。投资335万元进行动植物防疫体系建设。合理开发利用渔业资源,推进无公害水产品基地建设,渔业总产值实现6200万元。投资2.4亿元的响水灌区项目进展顺利,全市农田可控灌溉面积实现38.34万亩,比2005年增加6.51万亩,牡市唯一的省级现代农业综合试验区项目落户我市,全市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87.7%。作为全省国有林地流转首批试点县(市)之一,已流转林地1.04万亩,流转金额1909万元。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33.1万亩,集约经营增加土地收益3000余万元。

屁屁(2014-04-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