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当代名人陈克复——华工现代“蔡伦”
【人物简介】
陈克复,民国31年(1942年10月— ),广东海丰县梅陇镇人,制浆造纸工程专家。196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工程力学专业。1989年,被轻工部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1991年,晋升为教授,并从该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被批准为博士生指导教师;1993年——1996年任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1996——2003年,任华南理工大学造纸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200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4年,被评为广东省南粤杰出教师。他培养了40多名博士,已成为造纸科技界的人才。
【主要成就与贡献】
陈克复院士长期从事轻工、制浆造纸工程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在制浆造纸节水、节能、减少污染的高新技术普及与研发方面,特别是以中高浓少污染漂白方法取代低浓CEH老三段漂白方法方面,研制成功中浓纸浆少污染漂白技术与成套装备,为国家造纸工业清洁生产作出贡献,已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近十项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励,发表科技论文250多篇,其中60多篇被SCI、EI收录。已出版的专著有:《液体粘度及测定》、《造纸机湿部浆料流体动力学》、《食品流变学及测量》、《浆料输送与输送机械》、《中高浓制浆技术与装置》、《制浆造纸机械与设备》、《中高浓制浆造纸技术的理论与实践》等。
陈克复院士获得的荣誉主要有:
1989年被轻工业部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
1991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01年被评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
2003年、2005年被评为“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
200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4年被评为南粤杰出教师等。
【典型事迹】
华工现代“蔡伦”——记制浆造纸工程专家陈克复教授
陈克复,1942年11月出生,广东海丰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制浆造纸工程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89年被轻工部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1992年12月调入华南理工大学任教至今,1993年任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筹建组副组长、副主任,1994年兼任轻工食品学院副院长,1996年至2003年任造纸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2001年被评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2003年被授予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2004年被授予广东省南粤杰出教师。
陈克复在造纸学科领域内赫赫有名,是中国造纸行业中第一个当选院士的科学家,堪称现代“蔡伦”。2002年,他与其他教授联手研发的“中高浓度纸浆少污染漂白方法与装置”荣获2002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一等奖空缺),不仅是2002年广东省惟一的技术发明奖,也是造纸学科首次获得该项荣耀,同时打破了华工连续4年无国家级奖项的空白。 在花甲之年被评为院士,陈克复教授想得最多的,还是“责任”二字。他要竭尽所能,帮助行业进步。他主持的科研项目,几乎都是向污染宣战的。陈克复教授说:“当选院士就意味着我有一种新的责任和鞭策。”和先前一样,他还是那么勤勤恳恳,目光远大,虚怀若谷——这,就是中国造纸行业第一位院士的风采。
跋 涉 造 纸 专 业
陈克复教授在天津科技大学教了12年书,从助教一直到教授。他师从于天津轻院的隆言泉教授,当他的助手,开始了造纸专业的跋涉。隆言泉教授是我国造纸专业的老前辈,他对助手要求特别严格,“他要我全面掌握造纸流程,就要下厂去熟悉,我去天津造纸总厂实习了整整一年。” 陈克复教授回忆说。每个工段实习一个月,在造纸的第一线掌握各个环节的技术。隆言泉教授到北欧考察造纸,陈克复院士也随行。从国内到国外,从理论到实践,他对造纸技术一步步深入下去。 陈克复院士近年主持并完成十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攻关项目,并取得多项重大科技成果,发表科技论文140余篇,其中近30篇被SCI、EI收录。陈克复院士近年来著述颇丰,出版了《造纸机湿部浆料流体动力学》、《中高浓度制浆技术与装置》、《浆料输送与输送机械》等5本专著,主编全国统编教材《制浆造纸机械与设备》一部(上下册),参加编写工具书多部。陈克复院士作为项目主持人或主持人之一,获得国家级和省级科技奖励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科技发明二等奖各一项,并有十多项专利。
造纸业上,他向污染宣战
陈克复院士长期从事轻工、制浆造纸工程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在工程方面的研究方向有中高浓制浆技术、纸页成形技术、涂料与涂布技术、废纸脱墨技术、制浆造纸工程清洁生产新技术与装备;在理论方面的研究领域有化工流体力学、纤维悬浮液流变学;主持并完成十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攻关项目,在上述各领域均获得了重要成果,特别在制浆造纸节水、节能、减少污染的高新技术的普及与研发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为了解决我国造纸工业在“资源与环境”方面的“瓶颈”约束问题,促进造纸工业持续发展,一直提倡实施中高浓技术以取代低浓制浆方法并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并在中高浓制浆技术中取得了原创性、实用性的重大成果,研制成功中高浓纸浆少污染漂白技术与成套装备,为我国造纸工业清洁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 组织带领科技人员长期致力于研究、开发及推广,取得了具有原创性、实用性的重大成果。
科技没有暴发户,他靠的是30余年的厚实积累
他说:“科学技术是没有暴发户的,唯有长期耕耘和积累。”作为中国造纸业的第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克复教授给人的印象十分谦和,而且非常认真。从事造纸专业研究教学30余年的厚实积累,陈教授兢兢业业。从近的说,2013年5月他主编的140万字的全国统编教材《制浆造纸机械与装备》(上、下册)由于新颖实用,很快就发行了第二版,在教材书中实不多见。“不光教学用这本书,好多造纸厂买了学习的。”陈教授说。 2002年,他与陈中豪教授联手研发的“中高浓度纸浆少污染漂白方法与装置”荣获2002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一等奖空缺),不仅是2002年广东省惟一的技术发明奖,也是造纸学科首次获得该项荣耀。此发明推广后,我国的造纸厂就能在中高浓度条件下,采用氧气和过氧化氢为主要漂白剂漂白,每吨纸浆中有机氯化物的含量不会超过2公斤,并且能够节水60%,节约热能和电能30%-40%。现已在新疆测试。 从远点说,他在1988年获轻工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8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被轻工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的称号,1991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另外陈克复教授还拥有9项专利发明。
文章来源:华南理工大学网
欢迎关注我的网络营销能力秀:http://wm23.cn/chenxueqin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
”支持吧!
已获得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