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伟大的博兴啊,博兴之名为何而来,我又是为何感慨,纵观历史便可略知一二。
在家乡的数个村庄发现了龙山文明遗址,便证明了我乡境内已经是父系氏族社会,是比较稠密的人烟聚居区。初秋时期称之为博昌邑与乐安邑。现在博兴都有乐安大街这个主道,真的与历史不可分割。 后来在周代以及秦朝时期都属于齐国的都市。后来又经后西汉时期,新莽时期,到了东汉时期就逐渐演变成五县地:博昌县、乐安县、千乘县、利县、沿黄地区为湿沃县地,都属于乐安国实行县治。 晋代,千乘县地并入湿沃县,境内为博昌县、乐安县、利县与湿沃县,属青州乐安郡。 南北朝北魏时期,博昌县移置今寿光县,境内置乐陵县、阳信县与般县。前二县属乐陵郡。乐陵县治所始在蒲姑城旧址,北齐时移乐安故城。阳信县治所在原博昌城。乐陵郡城在今陈户镇冯吴村。般县治所在今店子镇般若村。 北齐沿袭北魏制,后周又因之。隋朝,开皇十六年(596年)撤乐陵县、阳信县及般县复置博昌县,治所仍在博昌故城。开皇二十年置新河县,大业初年,废,并入博昌县。湿沃县改为蒲台县。俱属青州北海郡。唐朝,武德二年(619年)复置乐安县、新河县,连同原博昌县俱属乘州(武德二年置,领五县,另有千乘、寿光二县)。武德八年(625年)废乘州,新河县、乐安县并入博昌县。境内北部沿黄地区为蒲台县地,仍属青北海郡。总章二年(669年)博昌治所移于乐安故城即今县城,再未迁址。 五代时期,梁朝沿袭唐代建置,后唐避献祖李国昌讳,改博昌县为博兴县。宋代,博兴县属京东东路青州北海郡。金代,博兴县属山东东路益都府。元朝初年,升博兴县为博兴州,属益都路总管府。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改博兴州为博兴县,属山东布政司青州府。清朝沿袭明制。
中国民国初年,废府设道,博兴县属岱北道;民国4年(1915年),改属济南道;民国14年(1925年)改属淄青道;民国17年(1928年)道制废,博兴县直属省政府;民国27年(1938年)全省先后设鲁西、鲁北、胶东3个行署辖17个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博兴县属鲁北行署第十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34年(1945年)改设鲁北、鲁西北、鲁西、鲁南、鲁中、鲁东6个政府办事处,仍辖17个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博兴县属鲁北办事处第十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直至1948年9月24日,中华民国在山东的政权消亡。 194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了山东省临时参议会及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是年秋,共产党领导的博兴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1941年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划全省为胶东、清河、冀鲁边区、鲁中、鲁南、鲁西6个行政区,博兴县属清河行政区。1943年9月省战工委改为省战时行政委员会,领胶东、鲁中、鲁南、清河、冀鲁边5个主任公署及滨海直属专员公署,博兴县属清河主任公署。1945年8月13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山东省政府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博兴县属惠民专员公署。1956年3月撤蒲台县,其地域并入博兴县。1958年撤桓台县、齐东县,其大部地域并入博兴县。同时,撤惠民地区,博兴县改属淄博专员公署。1961年复置惠民地区,博兴县改属惠民地区专员公署。1978年惠民专员公署更名惠民行政公署,博兴县仍属之。1992年3月惠民地区行政公署改为滨州地区行政公署,博兴县仍属之。2000年6月,滨州地区行政公署改为滨州市,博兴属之。
博兴真的可以称得上是见证历史的一分子,以自己顽强的方式生存下来,才有了现在城市,有了现在的家乡,孕育了现在的我。由衷的感慨历史好伟大,博兴好威严,我挚爱的家乡博兴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