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落实“三农”政策,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注重种植结构调整,农业生产稳定发展。 2010年全市农业总产值178.72亿元,增长4.4%。其中,种植业产值85.67亿元,增长3.6%;林业产值5.79亿元,增长7.6%;牧业产值78.74亿元,增长4.8%;渔业产值5.87亿元,增长6.4%;服务业产值2.65亿元,增长5.1%。
农作物种植结构有所调整。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8.76万公顷,增长1.3%。其中,小麦5.42万公顷,减少1.4%;稻谷14.37万公顷,增长0.2%;玉米5.34万公顷,减少2.8%;马铃薯4.29万公顷,减少3.0%;红苕3.93万公顷,增长8.7%。油料作物2.24万公顷,增长1.3%;蔬菜5.34万公顷,增长2.4%;青饲料1.01万公顷,减少18.0%;烟叶1.23万公顷,减少17.2%。
主要农产品产量。全年粮食产量210.94万吨,增产3.4万吨,增长1.6%。其中,稻谷118.02万吨,增长0.9%;小麦14.94万吨,减少2.1%,玉米24.07万吨,减少4.1%;高粱12.74万吨,增长34.6%;薯类35.15万吨,增长1.4%。主要经济作物中,甘蔗、烟叶产量减少,其它主要品种产量较上年都有所增长。油料产量3.85万吨,增长2.4%;烟叶产量2.53万吨,减少11.1%;蔬菜产量(含菜用瓜)163.73万吨,增长3.3%;水果产量11.93万吨,增长3.7%;茶叶产量5119吨,增长10.0%;甘蔗产量8.86万吨,减少1.0%;药材产量1.99万吨,增长0.6%。
养殖业稳步发展。全年生猪出栏498.56万头,增长2.9%;牛出栏11.43万头,增长6.9%;羊出栏66.58万只,增长5.9%;出售和自宰家禽5511.64万只,增长8.3%;兔796.10万只,增长5.3%。全年肉类总产量48.88万吨,增长4.0%。其中,猪肉产量37.44万吨,增长2.6%;牛、羊肉产量2.44万吨,增长7.0%;禽肉产量8.00万吨,增长8.8%;兔肉产量0.96万吨,增长11.7%。禽蛋产量4.68万吨,增长7.7%。牛奶产量1.10万吨,增长6.8%。蚕茧产量0.24万吨,增长4.5%。年末生猪存栏375.09万头,比年初增长1.9%,牛存栏33.04万头,比年初增长3.5%。全年水产养殖面积 7020公顷,水产品产量5.83万吨。
林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完成荒山荒(沙)地造林面积0.82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面积0.79万公顷。木材产量20.27万立方米,竹材产量168.50万根。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0.38万公顷,年末有效灌溉面积11.58万公顷,本年度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0.86万公顷,累计达到24.07万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40.39万千瓦,增长5.0%。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全社会工业增加值377.15亿元,增长28.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0.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达599户,实现增加值357.00亿元,增长29.9%。
轻工业增长快于重工业,优势产业继续支撑成为工业快速发展的支柱。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220.28亿元,增长34.2%,增幅比重工业快10.4个百分点。四大支柱产业实现增加值270.8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5.9%,增长27.2%。其中,酒业增加值162.59亿元,增长32.9%,占四大支柱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0.0%,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70.5%,拉动增长21.1个百分点;能源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4.67亿元,增长20.3%;机械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8.75亿元,增长29.2%;化工行业受市场销售、原燃材料供应等影响,完成工业增加值24.87亿元,增长12.0%。
在规模以上工业重点监测的30种工业产品中,有26种产品生产增长,4种产品生产下降。主要产品有:原煤791.95万吨,增长22.9%;焦炭63.07万吨,增长13.1%;发电量55.85亿千瓦小时,增长0.1%;白酒114.30万千升(折65度商品量),增长39.4%;啤酒4.82万千升,增长1.8%;人造板52.83万立方米,增长55.9%;机制纸及纸板34.07万吨,增长32.2%;水泥454.28万吨,增长30.5%;平板玻璃468.48万重量箱,增长8.6%;日用玻璃制品44.94万吨,增长34.2%;硫酸9.04万吨,增长19.8%;烧碱4.12万吨,增长9.4%;精甲醇7.74万吨,增长43.1%;液压元件57.54万件,增长32.7%;农用化肥(折纯)57.53万吨,下降2.5%;起重设备2.23万吨,增长12.8%;采矿设备1.10万吨,增长16.0%。
工业经济效益继续保持向好态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93.1点,比上年提高74.65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7.09亿元,增长47.5%;产成品存货35.91亿元,增长38.7%;实现利税总额160.91亿元,增长47.1%;实现利润总额87.80亿元,增长44.6%;亏损企业亏损额4.30亿元,增长136.4%,亏损面3.0%,化工和能源行业为主要亏损行业,亏损额为4.1亿元。四大支柱行业中,酒类制造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最多,增速最快,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64.38亿元,增长52.7%;能源行业主营业务收入177.92亿元,增长42.7%;化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110.29亿元,增长10.5%;机械行业主营业务收入62.71亿元,增长42.7%。
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6.56亿元,增长2.4%。全市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161个,工程结算收入148.09亿元,增长13.1%;实现利税总额7.9亿元,下降16.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858.0万平方米,增长16.4%。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045.72万平方米,增长6.3%。
“十一五”期间,全市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6.4%,高于“十五”时期平均增速11.6个百分点。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32.2%提高到2010年的52.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41.9%提高到80.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保持年均30.4%的高增长,比“十五”时期提高11.6个百分点,轻重工业比重由46.4∶53.6调整到61.7:38.3。酒业、能源、化工、机械四大支柱产业快速发展,各类园区建设步伐加快,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泸州经济开发区、泸州化工园区、泸县经济开发区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形成了沿江布局、主业明确、特色突出、集聚发展的产业园区发展新格局。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