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向大家介绍的是我的家乡的著名景色,那就是八里河。这处风景不仅景色优美而且同样拥有了悠久的历史。记得每到国庆假日大批的游客都会聚集在这个风景宜人,鸟语花香的景区。虽然它不必故宫、圆明园等等的一些古迹有名,但是它确是我们阜阳人心中的“故宫”。相信大家都是热爱家乡的思家者,所以很理解我的这种心理。那么我来向你们介绍一下这美丽的地方——八里河
首先,介绍它的历史哈。
隋唐时期,修闸控制柳沟河水,后来被特大洪水冲垮而又直泻淮河。
到了元末明初,由于战争频繁,洪水泛滥,柳沟河无人问津,肆虐的洪水直冲柳沟镇和白雀寺,一场大的灾难降在柳沟河两岸。 明洪武十八年,八里河白雀寺已毁十年。 到了清朝,人们熟知的河已改名为八里河。
1938年6月国民党政府在黄河花园口制造了决堤事件,形成了黄水南泛,由颍河决堤进入了八里河,泛滥成灾,河床升高,水面拓宽,良田淹没,房屋倒塌,周围群众外逃求生,实属可怜。《颍上县志》记载:“众水所潴,故汪洋浩瀚,其势特大,南北相距八华里许,故曰八里河。解放初期,对八里河未能及时进行改造利用,一九五四年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把八里河两岸洗劫一空。颍、霍两县已成泽国,颍淮两河见面,八里河、戴家湖、邱家湖、姜家湖、城西湖、唐垛湖六大湖泊汇合,成了浩瀚无际的海洋。五四年冬至五五年春,政府安排了大批灾民北移生产自救。秋后,开始了淮河堵口和八里河的改道工程。淮河北岸的沿岗大堤破土动工,截流了八里河水入淮的通道;同时开通了八里河水入颍河的流径,并建闸截流。从此,八里河成了颍河的支流。
一九五八年,八里河成立了渔场,但对大湖面没有实行投放和管理,只是单一地鱼苗生产。在三年困难时期,特别是六零年,两岸人民下河摸哈蜊、捞菱角、捕鱼虾、割杂草充饥,八里河帮助两岸百姓度过了难关。
一九七二年,颍上县委、县政府为了开发八里河,集中了常年飘泊在外的全县渔民定居这里,成立了渔业公社,开始了八里河的治理。
一九七六年,史方军任渔业公社党委书记,是年开始了治理,先后开发了胜天圩、冲天圩、尤湖圩、稻香圩四个大圩,重建了徐桥、马砖桥,沟通了半岗、关屯与颍城的交通。
一九七八年,对八里河大湖面开始了鱼苗投放和湖面管理。
一九八二年,八里河已经引起县、市、省、中央四级级政府的重视,认为八里河的开发前景是可观的。于是,便由中央水产公司、省水产公司、县农牧渔业局三家联合投资193万元,成立了“国营颍上县八里河联营渔场”,完成了胜天圩1500亩精养鱼塘的开挖任务。
介绍了一些它们的历史,那么就接着说我最喜欢的景色吧,相信大家也会很喜欢的哦。
主园区“世界风光”微缩了世界名建筑希腊宙斯神庙、法国雄狮凯旋门、德国柏林众议院、美国大峡谷、荷兰风车、巴黎圣心教堂、北海白塔等;天鹅湖碧波荡漾,鱼欢鸟鸣;湖心书画长廊雕工精细,玲珑剔透;柳堤绿柳飘逸,婀娥多姿,一派江南水乡的旖旎风光。座落在“世界风光”园西侧的“游乐场”设施齐全,可让人充分品味或惊险或舒适惬意的多种意境。游泳池深浅各异,跳台高低不等,任你选用;“惊险刺激,极具挑战魅力;儿童乐园几十种电动玩具,让儿童乐不思返。
“锦绣中华园”集东方建筑艺术之特色,融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苏式园林,小巧奇绝,古色古香,白雀寺庙殿宇轩昂,古朴厚重,九天瀑布飞帘溅玉,气势磅礴,百龙亭下,绿柳掩映,清莲濯水,人民丰碑,高耸入云,气势雄伟,张公山上,长城逶迤,曲径通幽,登顶望远,景区全貌尽收眼底。
“鸟语林”内树木假山、曲径水池以供鸟儿生息,这里鸟类近百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绿孔雀、白鹳、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丹顶鹤,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天鹅、鸳鸯、白枕鹤、灰鹤、白鹇、白额雁、秃鹫等,进入鸟语林,鹦鹉会向你问候,画眉歌声婉转,松鹤翩翩起舞,鸳鸯戏水玩耍,黑天鹅彬彬有礼,孔雀、火鸡开屏争艳,驼鸟争相奔走,在这里,你还可以看到锦鸡的美丽华贵,天鹅的洁白无暇,秃鹫的刁悍凶猛,小鸟的缤纷羽毛,八里河鸟语林是一个人鸟共乐的天然场所。
主要介绍的就是这些东西了,希望你们会喜欢哦。以后有机会一定要来这个美丽的地方游玩一下哦。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