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从事高中教育30载矢志不渝;他是一名数学老师,也是一名班主任,连续28年带高三毕业班,他在自己深深热爱的数学学科上不断深钻细研,深受学生欢迎、学校重用、家长信赖。他就是孝义中学凌云班班主任张立政。
1984年,张立政参加工作,兑镇中学63班是他带的第一届学生,也是他从教以来唯一一个完完整整带了三年的班级。拿起当年的毕业照,至今60多名学生他都能一一叫得上名字。
任强、高平、马向东……
现在在市公安交警大队工作的魏隽就出自这个班,高中毕业20多年,他和张老师依然保持着密切联系。
魏隽:我们是经常在一起,一坐三个小时,不存在话题中断,非常投机,每次见了以后都是觉得好久没有说好多话了。你能感受到他对你的爱,你永远能感觉到他对你的那种牵挂、着急。
只有从父母、亲人那里才会感受得到的牵挂与爱,同样在张老师身上也感受得到,魏隽坦言,之所以张老师能给予学生这份深深地爱,正是源于他对教育教学工作矢志不渝的追求。
魏隽:他对教育的理解和践行是不同于别人的,他就愿意沿着教育的道路永远走下去,而且是快乐阳光激情地走下去。有的东西是矢志不渝的,学生们对自己未来的追求与张老师对教育事业的追求都一直没变,基本上是相吻合的。
张立政老师是如何从兑镇中学一名普通的青年教师成长为孝义中学凌云班班主任,如何获得了孝义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吕梁市名教师、省特级教师、省特级劳模等一个个含金量很高的殊荣?一路走来,他背后付出了怎样的艰辛,又收获了怎样的快乐?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家、他的办公室、他的课堂一探究竟。
一大早,还不到六点,记者就来到张老师的家里,他已经在和爱人一起吃早饭。
张立政爱人 张老师身体状况怎么样?身体状况这几年一直不好,长期超负荷工作,一直就是带的三个班,一直复习班,最近这二年更是承担凌云班。腰椎间盘突出,职业病,肩周炎,这胳膊基本上就抬不起来,昨天就腿疼的,扎挣上去了学校。
张立政:昨天回来,疼得我实在受不了了。爱人:从来没有因为这请过假,一天也不请。
吃过早饭后,准备上班,从张老师一个穿外套的简单动作里,记者很明显地感觉到了肩周炎对他身体的困扰。
他顺手拎起一个手提袋,走出家门,边走边聊,他告诉记者,这袋子每天他都随身带着,尽管每晚10点多才能下班,但他总会习惯性地把一些书本和试题带回家,继续研究,经常熬到深夜,第二天再带到学校。
每天早上6点半出门,步行去学校的途中,他心里还在惦记着学生。
张立政:每天路上会想些什么?现在班里的学生有几个突出的问题,做学问上弄虚作假,不懂装懂,不求甚解,这些问题必须解决。做学问必须实打实地过,还有的学生是满足于现状,不求创新,如果学习总是要求自己方法不简便不罢休,追求方法又简单,思路又清晰,表述又严密,这样的话你才有可能冲向名牌大学。
向名牌大学冲刺是凌云班每个同学努力的目标。2012年7月28日,孝义中学史无前例在高二、高三年级组建两个凌云班,经过精挑细选,高三年级27名学习成绩拔尖的学生进入凌云班,张立政担任高三凌云班数学老师兼班主任。在2013年的高考中,这27名同学全部被清华、南开、浙大、人大等全国名校录取,其中,5位同学进入全省理工类前200名。班级数学均分超过120分,数学单科最高成绩143分。
张立政:当时学校对我的期望值是能考上一个浙大就可以了,经过一年的努力,去年的这个成绩对我很过瘾。记者:也是你教学生涯的得意之笔?成就了别人是最大的快乐。记者:就是学生和老师在彼此成就,互相成长。对,教学相长,我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他们也促使我进步了。
采访中,教学相长是张老师提到最多的一个词,他始终认为,老师和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彼此成就,互相成长是最高的境界。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他有哪些的教学特点,总结了哪些教学理念及方法。明天请继续关注。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