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被封汉王 汉元年(前206)正月,项羽封刘邦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今汉中市)”。刘邦对项羽背弃盟约十分恼怒,欲与项羽决一高低。萧何力劝:“臣愿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人,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也”。四月,刘邦人汉中。项王派士卒三万名随往。刘邦率数万人“从杜南(今长安南)入蚀中”,进入汉中境内。张良送刘邦至褒中,临别向刘邦建议:“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刘邦采纳了张良建议,遂烧绝栈道,使项王无西顾汉王之忧。于是,汉王刘邦得以在汉中休养生息,厉兵秣马,扩充实力,后出定三秦,建立大汉天下。
刘邦筑坛拜将 相传在公元前206年,刘邦为王,就国南郑南。韩信便到南郑投靠刘邦,虽经萧何多次的引荐,但是刘邦并不韩信加以重用,韩信伤心就此逃走。萧何听到韩信私自逃走的消息,在来不及禀报刘邦的情况下,亲自将韩信在青桥驿附近追回,并在刘邦面前反复陈述重用韩信的利害,因此说服刘邦,曰:“择良日,设坛场,具礼。”拜韩信为大将。
刘备在汉中设坛称王 建安二十四年(219)定军山一战,讨虏将军黄忠居高临下突袭渊军,刀劈夏侯渊,获大胜,奠定三国鼎立局面。五月,曹操撤军,刘备占领汉中后,使汉中大片土地与益州连片,解除了益州北大门之忧患,同时也迅速扩大了自己的地盘和实力,直接对曹魏造成了威胁。同年农历七月,平西将军都亭候马超、左将军领长史镇军将军许靖、营司马庞羲、议曹从事中郎军议中郎将射援、军事将军诸葛亮、荡寇将军汉寿亭侯关羽、征虏将军新亭侯张飞、征西将军黄忠、镇远将军赖恭、扬武将军法正、兴业将军李严等群臣120人联名上表给汉朝廷,要尊刘备“为汉中王”。次年,在成都称帝。
魏延镇守汉中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刘备于沔阳自称汉中王,并定治所于成都,于是当留大将以镇汉中,当时大多数人的意见都认为张飞应当担任汉中太守,张飞也觉得这个位置非自己莫属,但是刘备却意外的提拔魏延为汉中都督、汉中太守,并将魏延从牙门将军升为镇远将军。全军上下听闻此事一片震惊。一日,刘备大会群臣,问魏延道:“今天委任你这个重任,你打算说点什么吗?”魏延朗声答道:“如果曹操举倾国之力前来,我请求为大王挡住他,如果是一偏将率十万大军前来,我请求为大王吞并了他。”刘备听后感到十分满意,群臣也为魏延这番话而称赞其雄豪。
诸葛亮据汉中伐魏 蜀建兴五年(227),诸葛亮向后主刘禅上《出师表》,率兵伐魏。至建兴十二年(234),在汉中设丞相府,实行耕战,主持北伐曹魏,扎营于沔北阳平关,前后历时八年。蜀建兴六年(228)一月第一次北伐(街亭之战),因马谡违亮节度,蜀汉大败。蜀建兴六年(228)十二月,第二次北伐(攻陈仓,再出祁山),战后,诸葛亮分兵在沔水北筑汉城、在城固筑乐城,以御魏军。魏太和四年(230)八月,第三次北伐(首阳之战),诸葛亮率军移城固赤坂(今洋县龙亭)。蜀建兴九年(231)二月,第四次北伐(围攻祁山之战)诸葛亮命蒲元在沔阳(今勉县)黄沙试制木牛流马,改进运粮工具。建兴十二年(234)二月,第五次北伐,诸葛亮屯兵五丈原(今岐山县西南)与魏军对峙。八月,诸葛亮积劳成疾,病逝五丈原,北伐失败。
南宋汉中抗金之战 南宋绍兴三年(1133)正月,金兵由金州(今安康)西进,陕西都统吴玠率精骑数千,抢占饶风关。宋军与金军在饶风关激战七昼夜,双方伤亡严重。后吴军撤回西县(今勉县),饶风失守。兴元(汉中)知府刘子羽焚兴元城,军民撤离人去城空。金兵入兴元后粮绝北归,吴玠率军于武休关截击,金兵死伤数千。绍兴四年(1134)3月,金兵精骑10万,向仙人关(位于略阳县西北)进攻,企图南进入川。吴玠率万余人与金军激战数日。后金军被迫退回凤翔府。吴玠率部在仙人关一直坚守到绍兴九年(1139)六月病死为止。吴璘及部将田晟、杨从仪等相继据守仙人关,金人屡攻不下,前后达三十多年。仙人关之战成为南宋抗金著名战役。
太平军攻占汉中 清同治二年(1863)二月,太平天国扶王陈得才、端王蓝成春、遵王赖文光、启王梁成富、主将马融和率军包围汉中城,清廷调兵遣将,与之对抗。时云南昭通蓝大顺起义军已占领镇巴、西乡、洋县。太平军先后占领城固、沔县、褒城、略阳、宁羌、留坝等县。八月,太平军攻破汉中府城。同年,清军围逼太平军天京(南京),天王洪秀全急令扶王陈得才等回援天京。陈率部于同治三年(1864)正月初九拔队东下,二十日全部撤离汉中境。
红四方面军在汉中 1932年12月9日,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由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转战到秦岭,由老佛坪沿湑水河南出。10日,先头部队在城固县升仙村、许家庙粉碎敌军两个团的阻截。11日晚,抵达城固县上元观、古路坝一带。12日晨,部队全部渡过汉江,经清点共14400人。当日,四方面军政治部在上元观衡家大院召开党、团员活动分子会,检查总结西征途中部队执行纪律和开展群众工作的情况。随后即向西乡、镇巴转移,进抵西乡县西南廷水、私渡、钟家沟一带。15日,在钟家沟召开团以上领导干部会,决定:鉴于汉中连年天灾歉收,人民生活贫困,盆地回旋余地小,放弃在汉中建立根据地的打算,向川北进军,利用川陕边区有利地形和四川军阀正在混战之机,创建川陕边区革命根据地。12月18日,红四方面军自西乡县钟家沟出发,经天池寺、核桃树翻越大巴山,21日进抵川北,兵分三路,相继占领通江、南江、巴中等县,开始建立川陕根据地。1933年2月7日,在通江县成立中共川陕边区省委、川陕边区苏维埃政府。至1935年3月,形成东自达县、城口、万源、镇巴、西乡,西至旺苍、广元、宁羌,纵横20余县、面积20余万平方公里、人口700多万的川陕苏区。红四方面军在汉中境内作战主要有:升仙村之战、喜神坝之战、陕南战役。
西北联大迁入汉中 抗日战争初期,平津沦陷,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焦作工学院等高等院校于1937年9月10日奉令迁往西安,组成“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2月再迁汉中。4月,更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校本部设在城固县。下分6个学院:文理学院、教育学院、法商学院、工学院、医学院、农学院。文理、教育、法商学院设于城固县城内校本部(今城固师范学校址);工学院设于城固县古路坝;医学院设于南郑县黄家坡(今属汉中市);农学院设于沔县武侯祠。7月,工学院、农学院独立建院。8月,西北联合大学分为国立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学院、西北医学院。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各校先后迁出汉中。
解放汉中 1949年5月1日,陕南军区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军, 从此,陕南军民进入了配合解放大西北和向大西南进军,“打到汉中去,解放全陕南”的新阶段。11月,二野部队完成集结并突然向川黔发起全面进攻。十八兵团沿川陕公路等地追击胡军。一八○师五三九团解放凤县、留坝,向汉中挺进。陕南军区十九军各部队第二次向汉中进军。五十七师于11月25日由蜀河口出发,沿江汉北岸攻击前进。12月2日解放留坝;4日解放洋县;5日解放西乡;6日解放汉中、南郑;7日解放城固;8日解放勉县、佛坪;9日解放略阳;11日解放宁强。五十五师于11月26日由平利出发,沿汉江南岸巴山北麓向镇巴进军,12月17日解放镇巴。自此,汉中全区解放。
三线建设在汉中 1965年,中央军委国防工业办经多方勘察筛选,确定汉中为国家“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1965年3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批准了《国防工业在二、三线地区新建项目布局方案的报告》。从此,全国的“三线”建设全面启动,汉中的“三线”建设正式开始。
1964~1975年,在汉中先后建成了阳安铁路、周城公路,改建了西万公路,以及国防军工、科研、航空工业、核工业、机械工业、冶金工业、化工工业、建材工业、电力工业等比较齐全完整的工业体系。到1970年,全地区基本建设投资增加到20亿,占陕西省基建总投资的50%,共安排项目62个。建成中、省84个项目,其中大中型项目62个(不含地方工业项目)。完成总投资53.1亿元。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