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节日的美食

家乡区县: 吕梁市临县

逢年过节的日子,往往是孩子们盼望的,拴着孩子们盼望心的,往往就是那逢年过节才能吃到的美味。碛口人常说:“大尽小尽,一月一顿,初一不吃,十五已定。”

春节是碛口美食的大盛会。平日里,在碛口,老百姓寻常的食物有臊子碗托、莜面旗旗、凉菜、红印印饼子、拌汤、抿节等。赶上秋天枣子收了,就能蒸一两回枣子糕。而一进入腊月,家家就开始谋划着天天过节的日子。

腊月初一,家家就开始炒花。这时候你任意走进一家的厨房,都能闻到炒花时粮食在铁锅里爆炒所散发的特有的醇香。忙碌的婆姨,站在厨房的灶台前,抄着锅铲,一遍遍地来回翻弄劈啪作响的玉米、豆子。馋嘴的小子偎着灶台,性急地等着要往兜里装那烫手的吃食。

碛口人相信,腊月初一不吃炒花,小鬼会在门上纺花。吃了炒花,既防了外头的小鬼,也让家里的小鬼们解了馋。从这天开始,新年的气息就一天天地在忙碌中临近了。吃了炒花,腊八转眼就到了。家家赶着熬软米粥。这粥需用当地人叫软米的糜子来熬。糜子是黄土高原的特产,黄澄澄的。在熬的时候,家家都要放入号称“天下第一枣”的碛口大红枣。熬出来的粥,红黄掺杂,稠稀适中。嘬一口,丝丝甜香,软糯糯的黏性十足,似乎要粘住多事又顽皮的孩子的嘴。“腊月二十三,家家胡拾翻。”蒸面花、祭灶神、过仓管节,忙忙碌碌地迎来了过年的鞭炮声。黄土高原干旱少雨,白面是稀罕物,这时候,家家拿出攒的白面,加上笼屉,蒸面花,枣山。这是一年中家庭巧妇显身手的时候,巧手媳妇做的面花、枣山,集尽她们美好的祝福和希望。这面花通常是先做一个比馒头大的底座面馍,然后再制作、捏制各种动物、花卉等,做好后用树枝、高粱秸秆将其插在大面馍上,就成了美仑美奂、精致异常的工艺品。
碛口人就用这好看的面塑工艺品,来祭拜各路神仙。新年的鞭炮声还未散去,正月的闹红火就赶着来了。

正月里,是黄土高原闹红火的热烈时光。刚吃了早饭,转门子的秧歌队在伞头的带领下,一路锣鼓喧天,热热闹闹地到了大门口。领头的伞头开口唱道:“天下黄河十八弯,宁夏起身到潼关。”一众人声便应和而起:“沿河风景说不完,还数碛口卧虎山。”

碛口的节日多,一下子说不尽,道不完。──四月八,红面旗子嘴上刷;六月六,新麦子馍馍炒猪肉;九月九,家家有;冬至里,软米面包枣,豆馅子馍头……

待有空,你自己到碛口走一走,既饱眼福,又饱口福,还可以在扭秧歌、转九曲黄河阵、放河灯的民俗中,感受闹红火闹红了的寒冬里寂静的黄土地。

依赖式习惯(2014-10-2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