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清城区位于广东省中部,北江中下游。北与清新区为邻,南接广州花都区,东与佛冈县、从化市相连,西面与佛山市三水区接壤,城区总面积927平方千米,总人口62万(2008年),区人民政府驻东城街道。下辖3个镇、4个街道和1个林场,境内属亚热带季侯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2℃,年降雨量2215毫米,气候宜人。
历史沿革:清城区所辖行政区划为原清远县境域之一部分。
汉元鼎六年(前111年)置县,因境内有中宿峡,故取名为中宿县,属南海郡。
三国吴甘露元年(265年),以桂阳郡南部,立始兴郡,中宿县改属始兴郡。
南北朝,宋泰豫元年(472年)始兴郡改称广兴郡。齐建元元年(479年)复为始兴郡,中宿县属之。梁武帝期间(502-549年),置清远郡,辖中宿、威正、廉平、恩洽、浮护等5县,隶于衡州。陈,清远郡属西衡州。
隋开皇十年(590年)平陈,废清远郡及其所属的中宿、威正等5县,置清远县、政宾县,同属南海郡。
唐武德六年(623年)废政宾县并入清远县,属广州都督府辖。
五代南汉以及宋、元、明、清等朝,清远县均属广州府(路)。
民国3年(1914年)清远县属粤海道尹(原名广肇罗道);民国17年,属西区善后委员公署;民国21年,属中区绥靖委员公署;民国25年,属第二行政督察区。
新中国成立后,清远县属韶关地区。1983年7月,改隶广州市。
1988年1月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清远县,设立清远市。原清远县分置清城、清郊(今清新县,下同)
气候特征
清城区位于广东省中北部,居珠江三角洲平原与粤北山区的交会处,是大陆气团和海洋气体交绥的过渡地带。
土地
清城区的土地总面积为139.08万亩,到2003年,已利用土地134.86万亩,未利用土地4.22万亩,土地利用率为96.9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95.59%)。全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复杂多样,地类比较齐全,在区内的土地利用结构,农用地规模最大,土地建设用地次之。
生物
清城区地处北回归线上,适宜在南亚热带生长的植物均能在区内生长繁殖,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难以一一列举,常见的土产植物和引进种植的植物种类有450多种。其中,粮食作物类有水稻、番薯、木薯、玉米、高粱、粟米。
清城区地处北江中下游,既有平原河网地带,又有山地丘陵,有利于各类动物的生长和繁殖,动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是省内有名的清远鸡、清远乌鬃鹅、清远早禾鸭的主要产地。人工饲养的禽畜类动物本志《畜牧水产业》篇内有较详细的记述,且有些野生动物品种也未被人们所完全认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