郓城英贤传——鲍汝贤

家乡区县: 山东省郓城县

一部英雄传奇讲述一位伟人故事,一篇文章歌颂战争英雄。在这里,我要讲述的是一篇关于英雄的文章。笔调也许平滑无起伏激荡,但是英雄的故事我相信,再多华丽的语言也比不过平实语言的描述。安心的记述最是对英雄的敬仰,对英雄的敬畏!

鲍汝现(1902—1971),郓城县张鲁集乡鲍庄村人,山东省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早年带领全家老小闯关东,在日寇控制下的哈尔滨车站做巡道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剥削、压榨。1939年八路军一一五师杨勇部进驻鲍庄村,他带领乡亲们积极支援八路军的后勤补给。在郓城樊坝战役中,他又组织起梯子队,架云梯攻击敌人城墙,并多次掩护伤员,挽救了多名八路军战士。

1942年,日军对我鲁西南抗日根据地进行残酷扫荡。他保护了刘鲁平、董辉(女)、黄信涛等多名我党的高级干部。最危险的时候,他把刘鲁平等人藏在地瓜窖里,他儿子年龄尚小, 就被他派去送饭。因此赢得党组织的高度信任。1942年至1945年期间,他多次乔装打扮、机智勇敢地往返于根据地和敌占区之间,利用各种渠道收集敌人的情报,并及时向党组织作汇报,为八路军反扫荡作出了重要贡献。为解决八路军的后勤供应问题,他亲自到敌占区为八路军采购食盐、医药等物品。敌人多次到家抓捕他, 但都没有得逞。随着形势的严峻,他全家人都不能回家。

1945年任本村农会长。解放战争时期, 他担任郓城县鲍庄村党支部书记,他带领群众,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五四”指示精神,积极参加土地改革,他还组织带领担架队,冒着枪林弹雨,支援解放军前线作战,为鲁西南战役和淮海战役的胜利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1952年,他在郓城西北成立了全县第一个农业生产互助组, 任生产互助组组长,被誉为50年代带领农民走集体化道路的楷模。1952年抗美援朝期间, 他响应党中央“组织起来,增加生产,支援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号召,在家境并不富裕的情况下,主动捐献了40万人民币(旧币)给国家。在他的带领下,鲍庄村超额完成捐献任务,受到上级党组织的表彰。同年,他当选为平原省劳动模范,出席了平原省劳模庆功大会。

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第三届赴朝鲜慰问团,慰问我抗美援朝部队、朝鲜人民军及朝鲜人民。参加赴朝慰问团是一个巨大的荣誉,每个地区名额有限,菏泽地区只选了两名, 他是其中之一。12月任村初级农业合作社社长。1954年当选为山东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此后连续当选为山东省第二、三、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11月任高级合作社社长。

1956年3月在济南召开的山东省烈属、军属、革命残废军人、复员退伍军人及拥军优属模范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一等革命军人家属模范。同年,当选为山东省农业劳动模范和全国劳动模范。这年11月,赴北京参加全国第一次烈军属、伤残复员军人和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和黄继光的父亲、刘胡兰的母亲、邱少云的母亲,一起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接见。大会期间,两次受邀出席党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专场盛大宴会。

1958年9月任轩楼大队党支部书记。其间,他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带领农民兴办互助组、农业合作社,并发动群众打井,改革耕作制度,实行科学种田,农业产量逐年提高。同时因地制宜搞工副业,壮大了集体经济。“文化大革命”期间,受迫害致死,后平反昭雪。

英雄故去,雄魂永留,愿我们每一代人,每一位少年可以记住英雄事迹,学习英雄精神。

刁 胜 男(2014-10-2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