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艺术叫南派粤剧

家乡区县: 广东省吴川市

  吴川,三江过境,河道纵横,颇具江南水乡风貌。乡民日常交谈,以粤语方言为主,历有逢元宵、中秋、重阳、年例或种种神会诞期,喜庆佳日,均张灯结彩,演戏祈福的民风民俗,其中“演戏”乃为演粤语戏剧,即粤剧。粤剧俗称广府大戏,是以广东粤方言演绎的传统戏剧,始于明末清初,流传两广(广东、广西)、港澳及东南亚地区。广东早期有十大州府之设,分“上六府”(广州府、惠州府、韶州府、肇庆府、潮州府、嘉州府)和“下四府”(高州府、雷州府、廉州府及琼州府)。“下四府”即当今粤西地区,吴川原隶属高州府,今隶属湛江市,是湛江地区集中用粤语(白语)交谈为主的为数不多的县市之一。因而吴川人请戏演出,自然是指请粤剧演出,吴川全市1529条自然村,每年近八成村庄组织演出,场次达3000场,戏金2500多万元,观众达500万人次。用“村村做大戏,处处锣鼓响”来形容吴川的文艺活动、演出市场再恰当不过。2002年8月香港《明报》美称吴川为“粤剧之乡”可见吴川看、演粤剧之盛,吴川在“广东十府”粤剧的地位何等重要。

  吴川作为“粤剧之乡”,每年进入吴川城乡演出的粤剧团有60多个,最多为120个,每个团的演出自然是风格各异、水平参差。通过观众多年的比较、评议,认为除几个省级团体外,最值称道的要数吴川粤剧团这个生于斯长于斯的“本地姜”。该团成立于1953年,最早由当时享誉省港澳的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老天寿、张瑞荣等发起,后又得到朱伟雄、周少佳等著名演员的加盟演出,成为粤西地区较完整地保留“下四府”南派传统艺术表演特色的专业剧团。1962年,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田汉先生在广西北海观看了吴川粤剧团演出的古装粤剧《搜宝镜》,对该团的精彩演出赞赏不绝;1990年10月,吴川粤剧团作为唯一一个县级粤剧团参加羊城首届国际粤剧节,在广州平安大戏院献演《草莽英风》,令羊城广大戏迷赞不绝口。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卢启光、罗家宝、李门等看完该剧后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是一台“高精尖”的粤剧艺术精品。广东省戏剧家协会还专门在广州举行了《草莽英风》研讨会。广东电视台全程拍摄连续数晚播放。广州、香港、澳门等地多家媒体纷纷报道宣传,称吴川粤剧团在羊城“升起一朵蘑菇云”。可以说,《草莽英风》是吴川粤剧团南派粤剧的成名之作。

  2000年10月,吴川粤剧团编导的南派传统剧目《双雄闹殿》参加第三届羊城国际粤剧节,该剧火爆激烈,倾倒羊城和香港数万观众。香港报纸称吴川剧团表演的南派艺术“艺醉香江”。2002年8月,吴川粤剧团应邀赴香港大会堂、荃湾大会堂演出《搜宝镜》、《草莽英风》、《双雄闹殿》等剧目。香港的戏迷过足了一次“武戏瘾”。香港《大公报》、《文汇报》、《明报》、《星岛日报》均作为专题报道,并给予极高的评价。《双雄闹殿》可说是吴川粤剧团南派粤剧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

  2008、2012年,吴川市粤剧团两度赴新加坡演出,共演出《神威罗通勇扫北》、《燕归人未归》和《狄青怒斩黄天化》等几出南派粤剧。这些剧目在粤剧梆、黄的基础上,唱腔、音乐设计上作了较大创新,还运用了不少较流行的小曲,使观众观赏演出时耳目一新,尽显南派粤剧风格。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夫人何晶作主宾出席义演晚会,讲话中大力称赞吴川粤剧团的精湛表演。《神威罗通勇扫北》、《燕归人未归》和《狄青怒斩黄天化》是吴川粤剧团南派粤剧的重要组成部分。

     吴川粤剧团每次推出的南派粤剧,均引起轰动,其至胜法宝就在于保持了原汁原味的粤剧南派艺术风格。

蔬菜捞(2014-10-2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