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孙通,汉初薛国(今滕州)人。
秦末,参加了项梁的起义军。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叔孙通在彭城率领儒生弟子百余人归顺刘邦。叔孙通聪明机警,善于言辩,审时度势,得到了刘邦的赏识。叔孙通见刘邦为群臣无礼而忧虑,召集儒生,参照周朝和秦朝的礼仪结合汉初的实际情况制定汉代的朝仪。孝文帝时,叔孙通又任奉常,并制定了宗庙仪法。叔孙通不仅帮助刘邦整顿了朝纲,而且制定了一套适合当时形势需要的政治礼仪制度,他的一生为汉王朝的建立和巩固起了重要作用。司马迁称叔孙通为“汉家儒宗”。
叔孙通在引荐人才及制礼作乐等事上,多次表示对适应时局的重视。当时有些儒生对其行动态度持不同意见。当叔孙通在山东征召儒生为汉高祖制礼作乐时,有两位儒生不愿同行,指责叔孙通在天下初定时便制礼作乐,行为不合古义。叔孙通取笑他们不通世务。后来,同行的儒生获得汉高祖的封赏后,则称赞叔孙通是个圣人。
后世对叔孙通的作为亦有不同看法。司马迁称赞叔孙通因时而变,为大义而不拘小节,称叔孙通为「汉家儒宗」。司马光则指责叔孙通制订礼乐只为逞一时之功,结果使古礼失传;又认为他对汉惠帝建原庙的建议是教导汉惠帝文过饰非。
能力秀主页:http://wm23.cn/guoqi19
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78730202.html
微博主页:http://weibo.com/5121208368/profile?rightmod=1&wvr=5&mod=personinfo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