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一篇
心灵的搏击
“如果我们不好好学习,那就等于抛弃青春,虚度年华……我应该做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冬梅日记
早在念小学时。张冬梅就以学习勤奋而闻名全校。她的成绩在班里一直是拔尖的。
那时,冬梅同哥哥和两个姐姐都在念书,这对于一个并不富裕的农产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冬梅每当看到父母弯腰弓背辛勤劳做的身影,内心都会涌荡起—种
无法遏制的情感:“为了供我们念书,老人多不易呀1我一定好好学习,报答父母。”冬梅幼小心灵里这种感情是淳朴而又强烈的,成为小冬梅刻苦读书的一种动力。
1986年夏天,张冬梅以优异成绩在兴安村小学毕业,考入吴家乡中学。
进入新学期,张冬梅也步入了青春期,逐渐出落成身段丰满,脸庞红润的大姑娘。一种微妙而又新奇的情愫在姑娘心里悄悄萌生着。这时,琼瑶小说正流行。一向爱读课外书的张冬梅也借来琼瑶书看。在家里,搁下饭碗就看,看着看着入迷了。课堂上,听老师讲课,听着听着走神了。她心绪烦乱,神不守舍,似乎在渴盼着什么,神往着什么……《在水一方》里的杜小双和朱诗尧,《几度夕阳红》中的李梦竹同何慕天……那种爱得死去活来的情感,拨动着少女的心弦。她在心中描绘着意中人的形象,但现实中又不知哪一个才中意……这位感情十分丰富而性格又比较内向的姑娘,表面上似乎依然如故,但内心里,却时常涌动着感情的涟漪。入夜,她伴她伴着孤灯,在日记本上抄下一段又一段的情诗、情歌。有古代的、当代的,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时而,她也写作一些爱的诗篇……
终于,有一件事使她震惊了。一次考试,她的成绩由全班第二名降到倒数第二。张冬梅有几分迷茫,暗问自己:“这是怎么了?”
她静坐思索,翻书寻觅,找到了答案:青春期这种情愫的躁动,是生理的反应,需要心理的调解。现在不是流行“战胜自我”的说法吗?现在该轮到自己去战胜自我了……
战胜自我是个很艰苦的心理历程,首先需要用正确的思想武装头脑。
班主任董国廷看出了冬梅的心思,找冬梅谈话,帮她分析学习成绩下降的原因,对她说:“多读些书有好处,但一定要有选择。要多看一些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催人奋进的书。看小说,也要注意去其糟粕,吸取精华;不能被不健康的情调左右,把主要精力用到学习上……”
老师的话语重心长,引起冬梅深深的思索。张冬梅开始阅读一些伟人的传记,摘抄他们关于如何摆正爱情与学习和事业关系的论述。培根那段“爱情一旦干扰情
绪,就会阻碍坚定地奔向既定目标”的至理名言使她受到启发。保尔正确对待爱情,做生活强者的态度引起她的深思。特别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正确对待爱情与学业、事业的态度更使她受到感染。渐渐地,正确的思想同她以往形成的自制能力,聚汇成有效的制衡机制,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眼前的迷雾消散了,心理的失衡归位了。对于琼瑶小说,张冬梅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的评价:琼瑶的小说脱离现实,没有时代感……一味表现爱情至上,儿女情长……象空中楼阁,漂亮而无基础……”紧接着,她又在日记中写下:“我不能沉湎于儿女情长,不能再随波逐流了,忘记那份不属于我的情……从书本中拾起应该属于自己的东西。”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