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一篇
张冬梅经历了心灵里痛苦的搏击之后,感到了解脱的轻松,也尝到了胜利的欢欣。她颇为得意地作了一首诗:
“我曾痴迷于琼瑶的小说
但都成为过去
我喜欢真实性的报告文学
渴望在学海的争渡中取得成功
渴望得到别人的信任和理解
充满信心地投入学习中……”
这时,使她喜欢的,是描写赵春娥、罗健夫,安珂、陈景润的作品了。
值得赞佩啊,冬梅!你在青春期——这一被心理学家视为危险期的阶段,这一使很多中学生陷入早恋不能自拔的阶段,能在老师的劝导下警醒,自觉用正确的思
想强化心理素质,用理智控制了情感。更为可贵的是,冬梅在战胜自我的反思中,对学习目的有了崭新的认识和升华。她在读到列宁“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和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一些论述时,心灵一次又一次受到震撼:以前因为父母在家庭困难中仍供自己上学,因而要好好学习报答父母的学习目的,渺小而脆弱,经不起风浪的冲击。只有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才能有不竭的动力。我家困难,国家富裕吗?但是党和国家每年都要拿出大笔经费用于教育,自己又该如何报答党和国家呢?她拿出心爱的日记本,认认真真地写着:“毛主席把我们比做八九点钟的太阳,勉励我们趁年轻多学知识。是啊,‘四化’的希望不正是寄托在我们身上吗?在青春时期,如果我们不好好学习,那就辜负了毛主席、周总理和老一辈革命家对我们的殷切希望,就不能为,四化’发出我们青春的光和热……许多革命家、科学家都是少而好学。周总理青年时曾远渡重洋勤工俭学,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他们的光辉成就说明了青午时期刻苦学习是多么重要。我们的青春时期,正赶上为实现‘四化’进行新长征的火红年代。我们也要‘少而好学’,把火红的青春献给火红的年代!”
“为祖国‘四化’奉献青春,首先要用科学文化知识丰富自己。”张冬梅树立起正确的学习目的,倍加珍惜光阴,时时用雷锋的“钉子”精神激励自己,挤时间刻苦学习,拼力追回曾一度虚过的时光。
清晨,曙光微露。冬梅拿个小板凳,坐到家里的小菜园边,一个一个地背诵英语单词。
中午,骄阳似火。冬梅从不午睡,总是拿本书,到校园的白杨林里,温习着上午的功课。
深夜,寒气袭人。冬梅做完作业,温习好第二天的课程,还要看一引起课外读物,看着看着就不知不觉睡着了,第二天早晨醒来一看,衣服还没脱……
冬梅对知识的渴求,几近忘我程度。无论遇到多大困难,她都毫不退缩。那天早晨,天下起了大雨,冬梅急得真跺脚。妈妈说:“这大雨,今儿就别去了。”冬梅说:“那哪行,耽误一天课,两天都补不上呢!”她看雨越下越大,担心走晚了要迟到,披块塑料布,一头扎入雨帘中。从家到校这段路是泥路,接近十公里。往常骑车上学,虽说坑坑洼洼,用不上半小时便到了。可今天,冬梅觉得这条走了千百遍的路变得漫无尽头。更可恼的是满路的烂泥,鞋底鞋帮,越沾越多,象棉乌拉,沉甸甸的。抬脚一甩,喝!连鞋也甩出去了。冬梅又气又急,泪水和着雨水,哗哗淌下来:回去吧,课上不成;往前走,这倒霉的路真缠脚……她一咬牙,那股倔劲又上来了:“没有苦,哪来的甜。要经得起困难考验,决不能半途而废!”她把鞋一脱,光着两只大脚丫子,“吧唧吧唧”向学校跑去……
苦学结甜果,冬梅的学习成绩很快赶了上来,列入班内前十名。她的作文,常被老师拿去在校内作为范文。她考入了全校唯一一个重点班。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