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一篇
清气满乾坤
“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流传到辽远的后世。”——冬梅日记
冬梅倒在血泊中,双眼是睁着着的。
她是想看到歹徒就擒,受到正义审判么?
她是想看到社会安定,恶狼不再出没么?
冬梅,你应含笑九泉。人们不会让你失望的。一股正义之风随即在社会上鼓荡起来——
徐艳梅、齐跃同歹徒身负重伤,生命垂危。吴家乡供销社司机张立元,出长途车后家门未进,闻讯星夜将徐艳梅、齐跃送到医院……
为了两名少女的生命,盘锦市第二人民医院打破先交钱方可住院、手术、输血的惯例,一路绿灯。医护人员在酣睡中被叫醒,从四面八方赶来,全力抢救……
听说徐艳梅、齐跃治伤需要钱,张冬梅家里困难,不同阶层的人不约而同地慷慨解囊。数万元的捐款中,有市机关小学孩子们的一包钱。一千多元零钱,团市委四名同志从上午数到下午。他们数着一枚枚、一张张的角币、分币,眼里不知不觉噙满了泪水。他们明白,孩子们在期望着什么……
怀着对冬梅的崇敬,对于凶手的仇恨,公安人员连续奋战48小时,把两只恶狼一网打尽。法院、检察院的同志星期日、新年不休息,抓紧查证、审理。1月18日10时30分,在绕阳河滩的刑场上,正义的子弹射穿了两犯罪恶的头颅。
春节前夕,团市委用捐款的一部分,设立了“张立梅见义勇为奖励基金”。一封封追忆、缅怀、学习张冬梅的信、稿从学校、机关、工厂、农村雪片般飞来。团省委和市、县领导专程到张冬梅学习。数九隆冬,全市城乡大中专和中小学生走上街头,开展“学雷锋、学赖宁、学冬梅义务奉献”活动,先后竟有二十万人次之多……
人们用各种方式缅怀和纪念着张冬梅同学。
脱谷机前,靳凤玲听说同学张冬梅死了,一下子呆了,好半天才哭出声。一连几天,眼前总是冬梅笑微微的模样……她再也没心思脱谷了,写了一篇怀念冬梅的文章:“……冬梅勤劳俭朴,爱憎分明,是个有理想、有道德的好青年,我一定要象她那样,做一个高尚的人。”
上课铃响了。这是冬梅牺牲后第一堂课。陈军老师缓步走进教室,望着冬梅坐过的座位,心如刀绞。他含泪对同学们说:“做学生,应当象张冬梅那样,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团结同学,热爱集体,尊敬老师……”
春节要到了。张晓霞对同学说:“往年这时,冬梅都要和我们到敬老院送温暖。现在她不在了,我们应该向她那样,以雷锋为榜样,宁肯自己多吃苦,常为他人送方便,做助人为乐好青年……”
躺在医院病床上的徐艳梅,听说冬梅离去了,顿时泪如泉涌:“冬梅啊好姐姐,生死关头你坚贞不屈,勇斗歹徒,把生的希望留给我们。我要珍惜这第二次生命,加倍努力学习,多为‘四化’出一份力……”
敬老院的张爷爷、徐奶奶,老泪纵横、痛不欲生,拄着拐杖,祈求、央告:“冬梅这样的好孩子不能死啊……”“让我们替她去死吧……”
张冬梅,1米6的个子,胖胖的圆脸,长得毫不出奇。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女学生,何以产生如此强烈吸引力?全国著名的青年教育家、盘锦市实验中学校长魏书生在谈到这一点时说:“这是因为她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冬梅精神。”
张冬梅当一名人民老师的愿望没有实现。但是,她那追求与奉献的生命历程,却为我们留下了一部难得的人生教科书……
(旧作)。1990年2月9日发表于盘锦日报。张冬梅的事迹发表后,在盘锦市引起巨大的反响,在全市掀起向她学习的热潮。张冬梅被授予革命烈士,辽宁省委、盘锦市委授予她雷锋式好青年,她所在的中学被命名为冬梅中学。1990年3月9日《中国青年报》转发,并配有评论:“赞‘我愿燃烧’”。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