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红桥区图书馆建于1956年10月1日,原址设在红桥区西北角文昌宫大街4号,系属原广智馆旧式四合庭院二组对称小楼,面积为1301平方米,后拆除东侧一半只留西侧一半小楼和后殿 ,面积为950平方米,这就是建馆初图书馆馆舍面积。经1970年、1983年地铁及大丰路拓宽工程,馆舍全部被拆除,区图书馆迁至本溪路文化馆分馆内。
历史道路
1986年区政府开始筹建新图书馆,1988年2月新馆在西青道45号落成并正式对外开放,新馆是四层楼房,建筑面积2404平方米。新馆的启用为我区图书馆事业发展带来新的辉煌,在1994、1999年二次全国公共图书馆科学评估中, 被评为 “国家二级图书馆”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授牌。2004年,区图书馆又由于西青道快速路工程再次拆迁,移至西青道仁爱花园内,与红桥区少年儿童图书馆同在一楼内。截止目前红桥区图书馆设在区少年儿童图书馆三楼,面积约有800平方米, 在编工作人员20名,馆长张晶,书记王燕茹。
特色服务
(1)开展图书馆为天津监狱服刑人员特教服务工作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红桥区图书馆为开辟图书馆工作新领域,从第一批图书送进大墙开始至今从未间断各种丰富多彩的图书帮教活动。
十几年来该馆共计送书上门二十几次,共计送去图书3400多册,等于把一个小型图书馆搬家。在送书的同时与天津监狱教育科联合开展诸如“读好书,做新人”这类专题读书活动15次,其中包括读书征文、读书演讲、读书知识问答、读书巡回演讲等系列读书活动 ,约有160余名服刑人员在各类读书活动中获奖,其中12名读书活动获奖者在服刑中有立功表现,被监狱减了刑。进入新世纪以来,该馆加大特教服务工作力度,在原开展多项读书帮教活动基础上又增加了年度“读书明星”评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既充分发挥区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又从不同侧面有力地促进了监狱劳教工作的深入开展。
(2)异地开展青少年“手拉手”读书交友活动
自上世纪90年代初,该馆为响应中央关于文化扶贫的战略方针,与宁夏吴忠地区教委联合决定在异地青少年学生中开展“手拉手”读书交友活动。这一决定的宣布立即得到两地教育部门、文化主管部门的重视,区图书馆通过中、小学图书馆网组织,把这一有意义的读书活动传达到全区各中小学之中,首先以向贫困地区中、小学校捐书作为启动这项活动的开始,通过组织发动,红桥区有十二所中学图书馆向宁夏吴忠地区捐书2300多册,有力地支援了贫困地区孩子看书难问题,在捐书的同时,开展“手拉手”结对,用书信方式互相交流各自读书心得体会,进而发展到“手拉手”同读一本书活动与读书交友活动,这一活动的开展,使两地的孩子拉近了距离,沟通了思想,增进了友谊,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迈向新世纪。
(3)在全区建立十二个馆外图书流动点
为提高红桥区公共图书馆覆盖面,红桥区图书馆在经费、人员十分缺少的情况下,充分挖掘潜力,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在全区各条口建立了十二个馆外流通点。最初是在天津监狱、盲童学校、武警部队,逐步发展到区级机关、老干部局、消防部队。这些馆外图书流通点都和图书馆互签了红桥区协议书,实行了互动,使图书馆工作在机关、学校、部队得以广泛宣传,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类读者群对图书资料的需求,也使红桥区图书馆藏书发挥出最大的潜能。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