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 乌海--桌子山岩画

家乡区县: 乌海市海勃湾区

      桌子山岩画位于内蒙古乌海市境内。距今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主峰海拔高度2149.4米。山脉主体呈南北走向,长约75公里,东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接壤,西距穿越市区的黄河约2公里。桌子山山势雄伟,峰峦迭起,巍峨壮观,因其主峰山顶较平坦,远眺貌似桌子状,故得此名。桌子山“V”字形沟谷发育,切割深度多为150~250米,其毛尔沟、苏白音沟等大沟谷的谷底较平坦。
      岩画被称为是人类最早的画布,世界上人面形岩画最集中的地区就是乌海市的桌子山岩画。桌子山岩画创作于新石器时代,每幅画都是刻磨而成,单独成画,神态各异,是国内罕见的出土岩画;桌子山岩画群是新石器至青铜时代北方游牧民族的艺术珍品,分布广、数量多、内容丰富、风格古朴,在国内外岩画界占有很高的地位。

     在桌子山脉诸多山沟的悬崖峭壁和沟畔石灰岩磐石上,残存着无数古代岩画的遗迹,称为"桌子山岩画"。古代游牧民族羌、乌桓、鲜卑、突厥、回鹘(纥)、党项、蒙古等民族都曾先后交替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过灿烂的古代文明。漫长的历史岁月虽已消逝而去,但遗留在沟畔石灰岩磐石和悬崖峭壁上的古代游牧人的艺术珍品——岩画,却成为历史遗迹,永远留在这里。

     桌子山岩画的发现、考察和研究,始于1973年,首先被发现的为召烧沟岩画,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盖山林先生来到召烧沟,揭开了桌子山岩画考察研究工作的序幕。盖先生在乌海进行了数月的考察工作,记录、拍摄、拓描了大量的岩画,先后考察记录了召烧沟、毛尔沟、苏白音沟、苏白音后沟等处岩画,并将考察研究成果发表于《阴山岩画》一书中之附录一《乌海市桌子山附近的岩画》。

     桌子山岩画群主要分布在6个较为集中的地区,即:召烧沟、苦菜沟、毛尔沟、苏白音沟、苏白音后沟、雀儿沟。

孙璐(2014-10-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