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涌镇位于德化西北部,东经118°09′,北纬25°43′,海拔600~900米,年平均气温16~18℃,属亚热带气候,年降雨量1600~2000毫升。东与桂阳乡相连,西以九仙山主峰为代表与大铭乡接壤,南靠赤水镇,北依汤头、葛坑两乡镇,东南以戴云山主峰为代表与雷峰镇毗邻,土地总面积148.0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8万亩,林地面积17.3万亩。镇区是较开阔的山间盆地,面积约6平方公里,镇政府驻地——上涌新街,省道206线德化至尤溪公路穿境而过,改造后距离县城32公里。
2 行政区划
全镇有17个行政村,1个临时管委会,124个村民小组,2004年底全镇5687户2153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00多人,均系汉族。
3 历史沿革
上涌昔称“上壅”,五代后汉墘祐间境内石门头“筑垣以遮壅城门”故称。至宋时,建“上壅驿”。后因其地处涌溪上游,水势湍急,遂改“上壅”为“上涌”,别称为“涌邦”。上涌一带最早属尤溪县。五代后汉乾祐二年划归德化县。唐代时桂格郑氏、黄井蒋氏就有人在此定居。至宋代,桂林赖氏、西溪林氏、卢氏等纷纷从外地迁入,这时已在上涌设驿,成为德化西北部重要区域。宋、明时代属常平乡,清代分别属东西上涌镇
上涌镇
里和梅上里。1941年设上涌乡,1950年在此设第四区,1956年改称上涌区。1958年成立上涌人民公社,1961年葛坑、杨梅、桂阳、汤头从上涌公社分出单独设社,1984年6月改为上涌乡,2001年改为上涌镇。
4 农业介绍
上涌素有“德化粮仓”之称,农作物以水稻为主,粮食总产量达10646吨。经济作物有茶叶、甜玉米、油茶、大豆等;果树有早熟德化梨、柑桔、早熟桃、板粟、油柿、李等,全镇村村有果树,已形成以早熟德化梨为主,早熟水蜜桃、柑桔、油柿、板粟为辅的优质早熟水果带1万多亩,云路梨场选送的早熟德化梨在1999年全省早熟梨品质鉴评会上荣获第一名,属早熟梨最适栽区。有全县最大的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示范基地6000多亩。林用材主要有杉、马尾松等,竹林示范基地1万多亩,创办股份制林场。有标准农田3000多亩、示范果园8000多亩、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3000多亩。
5 工业介绍
上涌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石灰石、瓷土、锰铁矿、石英矿、五彩玉、叶腊石、铅锌、煤等矿产资源,特别是高品位石灰石储量达1.4亿(不含曾坂村石灰石储量),辖区内现有水泥厂、煤矿、锰铁矿等企业。水利资源充沛。涌溪纵贯全镇中部,除琼溪支流向北流入尤溪外,涌溪上游的卢地溪、张岩溪、西溪和东坑洋溪都向中部汇合,溪流密布,水流量大,现有水电站9个,装机容量5000多千瓦,全部并入县网。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