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简称蒙,位于中国北部边疆。简单介绍一下有哪些风味小吃。
1. 莜面
出自莜麦(学名燕麦),其磨成的面粉称莜面。莜麦是一种成熟期短、耐寒、耐盐碱的低产作物。产量虽低,但含有高蛋白,脂肪和大量铁钙、磷等多种微量元素。早在南北朝时期,呼和浩特一带就有农民种植莜麦。到清代初期已大面积耕种,享有“阴山莜麦甲天下”的美称。现在仍为当地人民的上等主食。莜麦加工方法特殊。加工时先要将莜麦淘净,晾干后上锅煸炒。炒熟后再磨成面。民间的吃法颇多,有压饸饹、搓鱼鱼、推窝窝、卷囤囤、搅拿糕、碾刨渣、炒傀儡等等。多种多样的吃法。吃时可按各人的口味不同和季节的不同佐料以羊肉汤、盐菜汤、时令蔬菜等,再加一些辣椒、蒜蓉,更觉可口,深受当地人的喜爱。
2.烤羊腿
烤羊腿是呼伦贝尔招待宾客的一道佳肴名菜。烤羊腿是从烤全羊演变而来。相传,生活在中国北方广阔大地上的狩猎和游牧的民族,常在篝火旁烘烤整只的猎物和整羊进食。人们逐渐发现整羊最好吃的部位是羊后腿,便经常割下羊后腿烘烤。单独烘烤的羊后腿不但比烤整羊时间快,而且更加味道鲜美,食用方便,烤羊腿遂逐渐代替了烤整羊。经过长期的发展,在羊腿烘烤过程中逐步增加了各种配料和调味品,使其形、色、味、鲜集一体,色美、肉香、外焦、内嫩、干酥不腻,被人们赞为“眼未见其物,香味已扑鼻”。
烤羊腿的做法是:取剁去小腿的羊腿一只洗净,在肉表面深划十字花刀,刀口深至骨,放入烤盘内,加入胡罗卜丝、芹菜段、葱丝、姜块、蕃茄块,再加入胡椒、料酒、酱油、精盐、清汤等调味品,放入烤箱,烘烤约四小时左右,等汤近无,肉干呈酱红色时即可出炉,整羊腿盛盘上桌,用刀切割成小块,供佐酒下饭。
目前,烤羊腿都采用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远红外线电烤炉烘烤,在掌握火位、品味及卫生等方面都达到了较高水平。来呼伦贝尔的中外友人品尝烤羊腿后,对选料之精、造型之美、口味之香,无不交口称赞
3.羊肉松
羊肉松的产地为内蒙古,是少数民族喜爱的风味制品。
原料配方:羊肉5千克,精盐150克,白糖150克,葱末100克,姜末50克,茴香末5克,味精10克,丁香末2.5克,高梁酒10克
制作方法:
1.原料整理:将羊肉除去皮、骨、肥膘、筋腱等,顺瘦肉的纤维纹路切成肉条,然后再切成长约7厘米、宽约3厘米的短条。
2.煮制:将肉块用白水煮3小时,以肉丝用手能撕烂为度。
3.炒松:将已经煮过的肉块放于石臼内,用木棒舂兼用手揉,使肉块散开。然后再转入锅内用文火干炒,边炒边用干净的洗衣板揉搓。炒约3小时左右加入除盐、糖和味精以外的所有配料,继续炒1小时,再加入白糖、精盐和味精,继续炒0.5小时,待肉块完全成为蓬松的纤维时即可出锅。
产品特点:黄亮酥香,品质柔软,丝细松散,食之咸甜适口,营养丰富。
4.白蘑
满洲里市辖境的草原土壤松散,富含有机质,没有受到污染,夏秋季节气候温凉湿润,光照时间长,为白蘑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白蘑是伞菌中最珍贵的品种,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及钾、钙、铁、磷等矿物质,其形状如伞,洁如玉盘、嫩如鲜笋。每年雨量充足的8~9月为盛产期。白蘑食法很多,可以溜炒、做馅,涮火锅。也可以晾干,以备冬季食用
5.奶皮子
每年6、7、8月间,取鲜奶入锅煮沸后,反复用勺扬奶,至泛起泡沫再由小火慢煮至冷却。浓厚的奶脂凝结于锅面,形成一层蜂窝状麻面圆饼,即奶皮子。取出晾干后,切成若干小块,放入奶茶中食用。
6.哈达饼
哈达饼是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草原的传统著名小吃。
原料配方:面粉500克瓜仁5克桃仁5克芝麻5克青红丝5克绵白糖150克奶油200克桂花香精少许
制作方法:
1.先用200克面粉与100克奶油合成干油酥。另用200克面粉与75克奶油、75克水合成油水面。再用100克面粉蒸熟与250克奶油和瓜仁、桃仁、芝麻、青红丝、桂花、香精放在一起拌成甜馅。
2.采用小包酥法,分别将酥面、油水面分别10个面剂。将小包酥擀成圆片,片上撒遍拌好的甜馅心。然后从两端相对卷拢起来,再盘成饼状后,擀成直径约20厘米、厚约3毫米的荷叶饼,上铛用小火烙熟,对切开,堆放式装盘即成。
产品特点:黄白相间,层次清晰,薄如纸,味香甜,到口即化,久贮不坏,携带方便。
7.发菜
内蒙古西部地区盛产发菜,被称为“发菜之乡”。用它可以做菜,烹制佳肴,同时也是馈赠亲朋的礼品。发菜的营养价值很高,与鸡蛋相比,它高于鸡蛋的蛋白质65%,热量将近两倍,碳水化合物达35倍。另外,发菜还有很高的食疗作用,对于高血压、肥胖症、佝偻病、气管炎都有一定的行效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