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瓯东峰镇

家乡区县: 福建省建瓯市

建瓯市东峰镇位于福建省建瓯市东部,鹫峰山脉西面,与东游、玉山小桥、小松、龙村、顺阳六个乡镇相邻,因当时境内有凤凰山、龙头山、九仙山三座名峰故名。省道瓯政路贯穿全境,方圆302.6平方公里,辖有19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1个良种场。
东峰镇,旧称东屯。距城25公里。东经118°22′~118°42′,北纬26°57′~27°13′。东与东游镇相连,南与小桥、玉山乡毗连,西与芝城镇接壤,北与小松、龙村乡交界。总面积474.7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98万亩。宋代,东峰属原祐乡吉苑里。明朝改属永和乡吉苑里。民国2年属东区永和乡吉苑里。民国22年划归东游区(2区)管辖。民国32年设立东峰乡。1949年解放后,设立第三区公所。1952年改为第九区,1958年成立东风人民公社。1961年改名东峰人民公社。1984年撤社建乡(镇),成立东峰镇人民政府,驻地在东屯。1988年下辖1个居委会,24个行政村,2个良种场,124个自然村,200个村(居)民小组,1.04万户,4.74万人。
2 历史文化
国民党东南训练班简介
东南训练班全称“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东南特种训练班”。是个综合性的特务训练班,开办有东南训练班,第七训练班和电讯班,共三个班,历时六年,三个班共培训学生二千多人。东南训练旧班址分别设在东峰、桂林、井歧三个村的庙宇和祠堂。
第七训练班全称为“中美合作第七训练班”和东南训练班班址均设在东峰中心小学(旧祠堂),课程主要有情报、行动、爆破、邮检、政工五个科目。东南训练班于1941年9月开学,1944年4月结业,受训约860人。第七训练班于1944年8月开学,1945年10月结业,学员800多人,电讯班全称“军事委员会办公厅电讯人员训练班东南第一分班,班址设在井歧村,于1944年8月开学,1946年9月结业,学员约450人。电讯班分学科班和本科班,学科班课程有政治、军训、国文、英语、数学、物下、化学、体育、音乐。本科班课目有电机常识、无线电、电台架设、无线电机维修、情报学等。
以上三个特训班均由戴笠(中将)兼任班主任,机构所属各组长、负责人等均由少校以上各军统骨干担任。
东南训练班设监狱和巡回大队于桂林矮庙,同时还设有中美合作所美军顾问招待所于东峰大庙。
学员结业后大多分配在交通警察总队,国防部技术室,保密局总台及各地情报站、别动队、邮电部门等任职。东峰训练班的演练过程和历史事实,为建瓯的历史、政治、文化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见证。[1]
3 行政区划

下辖居委会、村 辖区代码 下辖居委会、村 辖区代码 下辖居委会、村 辖区代码
东屯居委会 350783108001 风山居委会 350783108002 杨梅村 350783108201
裴桥村 350783108202 长源村 350783108203 岚下村 350783108204
湍下村 350783108205 东峰村 350783108206 南源村 350783108207
大际村 350783108208 井岐村 350783108209 长溪村 350783108210
坤口村 350783108211 记源村 350783108212 桂林村 350783108213
大房村 350783108214 坪林村 350783108215 霞镇村 350783108216
东山下村 350783108217 东溪口村 350783108218 铜场村 350783108219
良种场 350783108501

[2]
4 历史沿革
早在约公元前3000年(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西周时属七闽地。南宋建安墩人(今东峰桂林村)谢璧,于宋理宗开庆元年登第六名进士被选为附马,南宋德佑六年,谢璧抱病统率1.7万人北上抗金,写下东峰光辉历史。1913年东峰为建瓯县东区永和乡,1941年至1947年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东南训练班、东南电讯班曾办于此。建国初为福建建瓯第一行政公署、建瓯县第三区,1958年改东风公社,后更名东峰公社,1984年建镇。1997年,面积475平方千米,人口5万,辖东峰、南源、大漈、井岐、长溪、坤口、记源、桂林、大房、坪林、霞镇、东山下、东溪口、铜场、杨梅、裴桥、长源、岚下、溪东、吴林、石呈、江垱、漈下、后房、湍下25个村委会和东屯居委会。溪东、吴林、石呈、江垱、漈下、后房6村析出设立顺阳乡。[3]

毛锦祥(2014-10-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