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山位于会宁县城东南约有1公里,山起三峰,主峰横枕震东,海拔1944米,两翼呈北南、西南走向。其势若鲲鹏展翅,待冲云霄;其色艳似桃花绽红,烟霞流丹,故名桃花山。
桃花山山径崎岖坎坷,怪石嶙峋。四季景致,细草如茵,山花烂漫,榆杏泛红,霜华染黛。更有“剑峰”、“月崖”、“石室”、“梵塔”。“松院”、“灵泉”、“魁楼”、“杏林”等八个著名景点,当你进入这些景点时,大有身临仙境之感。既可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静心感受香烟缭绕之奥妙。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桃花山之所以有名,非僧非仙,而在于名人胜迹。据说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一代天骄”成吉思汉、虎门销烟的湖广总督林则徐、九世班禅额尔德尼等都曾来过桃花山。还留下了“汉武上马石”、“大汉拴马树”等名胜古迹和美丽的传说。
桃花山为省级森林公园,国道312线从山下通过。桃花山山势突兀挺拔,苍翠秀丽,峰顶高1944米,两翼呈北南、西南走向。其势为鹄鹏展翅,待冲云霄;其色艳似桃花绽红,烟霞流丹,故名桃花山。前人以“桃花艳岭”列为会宁八景之首,山上原有建成“罗罗王塔”和60多处庙宇,为宋元古刹,至文革中全部毁坏。
桃花山之所以出名,非僧非仙,而在于名人胜迹。西汉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西巡边事,途经今会宁时,曾驻跸东山行宫。“汉武上马石”,横卧山中,后传说此石通灵,不甘受常人踩踏,气愤之下,滚入沙沟,但实为山洪冲走。
金哀宗完颜守绪正大三年(1226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在征伐西夏时,遇天气酷燥,曾上山避暑,并留有“大汗拴马树”耸翠于戏楼侧。后遂建元塔“罗罗王塔”可透梗概。
季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八月,湖广总督林则徐,因鸦片触怒权奸,贬谪新疆,二十三日途径会宁,在会宁逗留期间,上桃花山游览,给戏楼题“镜花水月”,给南街关帝庙题“物华天宝”等匾额。同年,闽浙总督邓迁桢亦因禁毒“犯事”,贬谪新疆,途径会宁曾上桃花山一游。
清同治十年(1871年)古二月,陕甘总督左宗堂屯军西北,令士兵在陕西至新疆驿道两旁植树,会宁境内共植活7.3万多株。
1986年开始重修庙宇、亭阁等5座,新修七楼四柱牌楼式山门,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的“桃花山”匾额,近年又恢复了六月十九庙会。桃花山集道教和佛教为一山,正以新的姿态,迎接四方游客。
桃花山有着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自宋代以来,历朝历代陆续在桃花山上修筑庙宇达二十余座,开凿石窟十四座。传说汉武帝刘彻,“一代天骄”成吉思汉,都曾来过桃花山。而且还留下了“汉武上马石”、“大汉拴马树”等名胜古迹和美丽传说。清道光二十二年,湖广总督林则徐,贬谪新疆,途径会宁,曾上桃花山游览,并给山上戏楼题写了“镜花水月”的匾额,同年,闽浙总督邓迁桢亦因禁毒“犯事”,贬谪新疆,途径会宁时也曾上桃花山一游。除此之外,山上还有“剑峰”、“月崖”、“石室”、“梵塔”。“松院”、“灵泉”、“魁楼”、“杏林”以及“青牛亭”、“真武洞”、“纯阳阁”、“三官殿”、“财神楼”、“轩辕宫”、”药王洞”、 “三清宫”、 “法王阁”、 “灵泉洞”、 “三圣庙”、 “牛郎桥”等人文景观错落其间。山顶有保宁寺、观音禅院等佛教建筑,寺外一口巨钟,悬挂于钟亭之内。
今日,桃花山已经成为会宁的旅游景点,当你登上桃花艳岭,放眼望去,会宁县城尽收眼底,平定高速绕城而过,通衢街巷,车来人往,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