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淮上的行吟史诗 穿越千年的深情回眸
淮 上 故 园
——信阳历史文化之旅“淮上故园——信阳历史文化之旅”是信阳博物馆主题陈列展览,也是展示信阳悠久历史文化的大型陈列展览。
展览按照历史文化发展脉络分为七个展厅:序厅、远古家园、淮上诸侯、楚地王风、天下根亲、茶韵天香、豫风楚
韵,多维展示了信阳淮上文明历史进程。 #
序 厅
八千年来,我们的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兼容并包的淮上文明。这里是江淮河汉之间的战略要地,南北
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历史上许多重要人物在这里粉墨登场,上演着生动鲜活的历史活剧,展现出文明进程的画卷。
让我们共同走进这片古老的家园,进行一次文明之旅。
远 古 家 园
早在八千多年前,信阳境内的淮河两岸就出现了相当规模的原始农业,考古发现有大量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龙山文化等先后汇集于此。远古先民筚路蓝缕,掀开了农耕文明的创世篇章。
淮 上 诸 侯
中国的商代,是当时东亚历史版图上疆域辽阔,方国臣服,“莫敢不来王”的大国。息族,就是在那时期镇守
南土的异姓方国之一,扼守大别山通往江汉平原的三关口,北临淮河,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其主要区域在淮河上游
南岸的罗山、光山境内。
周初王室平定天下,致力于南土的经营。周王将自己的嫡系亲族迁往南土以屏藩王室,如息、番、蔡、道、蒋、
沈、曾、唐、顿等,这些诸侯国多分布于周朝的南部与东南部,成为镇守周朝南疆的重要封国;姜姓封国也是小国
中的主力,主要有申、吕、许、厉等;此外东夷集团的赢姓和偃姓封国如黄、江、赖、柏、蓼及本地土著荆蛮集团
和其姓不详的鄂、胡、弦、郧、贰、轸、长、房等。
楚 地 王 风
从春秋初年起,楚人一直致力于北上中原,图霸诸夏,从僻居一隅的蕞尔小邦,一跃成为拓地千里的泱泱大国。
清除了与晋齐秦宋郑等大国争霸中原的障碍,饮马黄河、问鼎王室,将其最为辉煌的历史,留在了淮上地区。
春秋楚武王灭申之后,城阳城成为楚国北部的一个重要的军事重镇。在城阳城西南400米处的高坡上是长台关著
名的墓葬区,1957年,在此发掘了长台关一、二号信阳楚墓。其中,墓中出土了一套青铜编钟,在最大的一枚编钟
上发现了铭文,其铣上镌刻有铭文,郭沫若考释为:“佳(惟)■■屈■晋人,救戎于楚竞(境)。”而令此套编
钟名声大震的,则是在1970年,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在卫星上不断地向太空播放着的同一首乐曲
《东方红》,就是由这套青铜编钟所演奏,于此同时,这颗卫星也被命名为“东方红一号”。
其后的几十年中,城阳城陆续发掘了6号、7号、9号等楚墓。器物之丰富,造型之奇特,令人瞩目。
天 下 根 亲
自唐代以来,以“河南光州固始”人两次规模南迁入闽为标志,揭开了中原移民史上最辉煌的一页。淮上先民
瓜瓞繁衍,渐次迁播他乡,造就闽台及东南亚与信阳间的根亲渊源。陈氏父子、王氏兄弟的开漳定闽,成为豫闽台
三地共同的荣耀和永恒记忆。
茶 韵 天 香
“只要一壶茶,中国人走到哪里都是快乐的。”
中国人的民族特性是崇尚自然,朴实谦和。饮茶也是如此。信阳茶,陆羽推为佳茗上品,苏东坡盛赞淮南第一。
这里陈展的茶具,或温润或质朴或大气,无不透着浓浓的生活气息。有清茶一杯,便可随遇而安,这就是信阳人追
求简单温馨生活的真实写照。
豫 风 楚 韵
这是一幅豫南风俗的画卷,这是一场楚地风情的歌舞。贴着剪纸的窗花儿,拌了色彩的泥人儿,是谁牵着线,
让你这皮影儿演绎着过往的遗事?古老的歌谣,飘荡在淮河的船屋上,藏在心里的童话,扎根在大别山的村落里,
传到闽粤台的乡俗还是唐宋时的模样。小城的故事,是源远流长魂牵梦萦的记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