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川盐古道

家乡区县: 自贡市沿滩区

仙市古镇码头旁边的一条古盐道,至今仍在使用。

盐,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历史上,自贡为四川及周边各省百姓源源不断地提供这种生活必需品,也走出一条四通八达的川盐古道。岁月流转。历经千年风雨,当今繁华的孤岛,如今安在?

2014年4月至9月,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以及赖在全国考古、建筑、交通、盐史登临领域的专家,从自贡出发,重走川盐古道。拂去历史尘埃,盐路上的古盐道、古建筑、古城镇、水运系统遗址等文化遗产一一浮现,令人惊叹。

专家认为,川盐古道上的文化遗产数量之多、类型之多、类型之全、体量之大、装饰之精美,已初步具备进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潜力。

川盐古道,主要指从自贡出发,连接川黔、川渝、川鄂、川湘以及川滇的5条道路。古道芳华,即使成百上千年后也依稀可辨当日风采。

9月5日,22名专家出现在自贡牛古道码头。一条两米宽的青石板路,串起码头和老街。石板光滑,中间磨出坑坑洼洼,这些坑洼,便是川盐古道上,运盐马帮、牛队和转盐工日复一日踩出来的印迹。

牛佛古镇保留的石板路,只是盐运古道很短的一部分。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副研究员、盐史专家程龙刚说:“自贡井盐发端于东汉时期,晋代出具规模,宋代闻名于世,清咸丰、同治年间步入鼎盛,抗战时期走向辉煌。据不完全统计,在八年抗战中,自贡生产的食盐达190多万吨,供给华中、西北和西南约占全国三分之一的人后食用。

盐史馆研究人员今年4月开始对古道的寻访。在程龙刚看来,盐运古道部分被公路覆盖,但路径依然清晰。这些古道,几乎清一色石板铺成。四川叙永和贵州交界的雪山关,是由川入黔的必经之路。在这里现存的几公里古道上,深深的马蹄印、打杵印,非常多。程龙刚说,“当年,官府曾在雪山关设卡征收盐税和土特产税。”人背马驮的运盐队伍,到此必须停留。盐负在背,背夫不能卸下休息,只能用打杵拄地站立。日复一日,便在坚硬的石头上戳出了石窝。

朱琴(2014-10-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