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的风俗

家乡区县: 湖北省下陆区

舞 狮 子

  阳新舞狮之风由来已久,县志载:“每年春节至元宵期间,城乡玩龙灯、舞狮子颇盛。”它的种类依道具制作材料分麻狮子、草狮子、亮狮子三种,依外观色彩分为红狮子、绿狮子、黄狮子、白狮子、杂色狮子五种;依表演风格分文狮子、武狮子两种。由二人同舞,其主要舞蹈有“滚绣球”、“倒立走”、“翻跟斗”、“望天台”等。狮舞时有鼓、钹、大锣、马锣、三节号等伴奏。武狮子出场,前有方形虎头牌彩灯开路。狮舞结束后,接着演拳、刀、棍、耙、叉、锏、流星、九连环等武术节目。我小时候所看到的舞狮应是武狮子系列,狮衣为一整体,前面一人双手执狮头,双脚套着狮子的前肢。后面一人一手抓着前者的腰带,躬身构成狮子的身躯,双脚套在狮子的后肢,另一手持着狮子的尾巴,一动一动的;另一人扮成武士,手持绣球在狮子前面逗引,狮子要随逗引者的手势和舞姿表演,踏着锣鼓咚锵的节拍下斗动。耍狮子的人是年轻力壮者,身手矫健,三人配合极为默契。“狮子”的眼睛要看着武士的指引,耳朵要听锣鼓声,两人以“跺脚”为号,各种动作协调统一,它的跳跃、滚球、奔腾、伸缩,显得非常矫健壮美。其高难动作是用几十张桌子架成九层之台,站梅花桩。舞到顶端后,为了讨喜钱,还在上面佯睡。这时就要喝彩,队伍中一人唱词、众人和腔,锣鼓配合,极为热闹,如是串村之前出窠的喝彩,只听得:“金狮金狮兽中王,两眼圆睁放霞光,狮身上下闪金光,威风凛凛铜铃响……。开眼光,两眼睁睁看四方;开耳光,两耳闪闪听八方;开口光,口吐仙气除邪气;开脚光,脚踩八卦保安康,保佑老者多长寿,……”如是路过土地庙时耍狮喝彩,则有“……求土地公土地婆多保佑,保佑一方得太平。一保风调和雨顺,二保国泰家又兴,三保三元多吉利,四保四季好收成,五保五子登金榜,六保六畜满山林,七保家门多清泰,八保人人得安宁,九保大地绿如茵,十保土地出金银。”如是到农户贺年,则有“金狮玩得笑盈盈,特来庆贺种田人,安邦定国农为本,耕读传家福满门。”如到商家贺年,则又是“爆竹声声狮上门,庆贺东家生意人,你家财源通四海,百做百发富贵人。”彩词是一种明白如话的民间大众口头文字,它主要是反映人们乞福求平安的愿望,同时又增添了农家过年过节的喜庆气氛。

玩 龙 灯
玩龙灯也是每年正月的乡镇文化项目。又叫龙舞或舞龙。舞龙按舞龙对象分可分为男性青壮年玩的长龙,儿童玩的九节龙,女性青年玩的花龙。按龙身布的颜色分可分为黄龙、红龙、苍龙(白龙)、青龙(黑龙)。龙一般是用竹篾扎,红、黄、灰、白的粉彩纸或彩布装饰制成。龙头高大,制作讲究,须、角、舌、鳞均用彩纸(布)装饰,龙身十几节或几十节组成,个别大姓有百节以上的龙,龙的节数为单数。如果夜晚出龙,每节龙身可点燃蜡烛或装灯泡,节节闪亮,摇头摇尾,龙身每节由一青壮年举着,龙头、龙尾各一人。玩龙和玩狮子一样,要玩必须连续玩三年,不玩就歇三年。玩龙灯分大玩和小玩,大玩阵容壮观,一青年武士手持红珠作前导,后面锣鼓队和长号、土铳等,响声震天,队伍多的有400人之多。舞龙的人要身体健壮,有相当的臂力。舞龙的阵法有“龙门阵”、“水波浪”、“龙腾云”、“跳龙门”、“二龙戏珠”、“双龙出洞”元宵看灯
正月十五闹元宵。俗话说:“三十夜的火大,元宵夜的灯大”。民间每年正月十五夜家家要点灯,家家户户、村村落落灯火通明。不少人家大门顶上点上一盏花灯,异彩纷呈。有诗写道:“十五夜,看花灯,家家户户喜气盈。东家八仙闹过海,西家金猴正腾云,南家麒麟欲送子,北家喜有满园春。流光溢彩看不足,火树银花乱纷纷。年年岁岁元宵夜,岁岁年年正月正。” 、“蛟龙戏水”等。待到巨龙舞动、锣鼓声声、长号四起,顿教观者情绪高昂。

赛 龙 舟
赛龙舟也叫划龙船,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的纪念活动。据说古时候端午节为古代龙的节日,吴越民族祭祀图腾――龙的节日。后因楚国大夫屈原端午日汩罗江投水,便发展为长江沿线吴楚风俗。   赛龙舟时,每个船上几十个青壮年穿红着绿,头上扎着与自己服饰般配的彩色头巾,持浆猫腰,待赛令一下,几十条龙船昂首翘尾,如箭一般,争先向前。每条船上,前有一旗帜,中有一鼓手擂鼓,整个湖面鼓声雷动,沿湖四周观者如云。整个赛场,你追我赶,活象一条条蛟龙。明代诗人袁中道有诗赞曰:“旭日垂杨柳,倾城出岸边。黄头郎似马,青黛女如仙。龙甲铺江丽,神装照水鲜。万人齐着眼,争看一舟先。”

 

如履薄冰(2014-10-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