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姑泉的传说
大家好,我是陈宇静,今天我给大家讲讲户县阿姑泉的故事,欢迎大家前来浏览。
天下牡丹数洛阳,但户县阿姑泉的牡丹更娇艳。阿姑泉的牡丹为何这样娇艳?你想知道吗?这话还得从女皇武则天说起。
武则天做皇帝后,一年冬天,她带着妃嫔、宫女到上苑饮酒赏雪。此时大雪刚停,突然她发现在那白皑皑的雪堆里,有点点燃烧跳跃的火苗。仔细一看,原来是朵朵盛开的红梅。武则天真是高兴极了!她想梅花再好,毕竟是一花独放。如果你能下道圣旨,让这满园百花齐开,岂不更好。
武则天回到宫里。她乘着酒兴,在白绢上写了一首五言诗: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放,莫待晓风吹。
写罢,她叫宫女拿到上苑焚烧,以报花神知晓。
宫女把武则天的诏令拿到上苑焚烧以后,吓坏了百花仙子。大家赶快聚集一起,共同商量对策。
桃花仙子胆最小,瑟瑟缩缩地说:“武则天心毒手狠,什么样的事都干得出来,咱们不敢违抗呀!”
有几个小花仙子也怯生生地附和着说:“是呀!咱们还是早作准备,提前开放了吧!”
牡丹仙子不同意她们的意见,有几分气愤地说:“武则天也太霸道了。你管人间的事,如今竟又管起我们来了。这百花开放,各有节令,开天辟地,四季循从。岂容你逆天乱地?姐妹们,咱们不能从!”
众花仙听牡丹仙子这么一说,都觉得句句在理。可一想武则天的残暴,又都犹豫起来了。
桃花仙子哀求牡丹仙子说:好姐姐,你听我的话,咱们还是顺从了吧。武则天杀人如踩死个蚂蚁,何况咱们这些娇弱的花体呢?
不少仙子接着说:“姐姐,开也是这一次。不然会大祸临头的。”
牡丹仙子倔强地说:“违心的事一次也不能干。只要咱们骨硬志坚,看她能耐我何?”
这时已鼓打四更,天色快亮。众花仙看牡丹仙子的决心已下,只好匆匆散去,各自开花去了。
第二天早上,上苑的百花全开放了。武则天大喜,想想咋晚写出的诗,只不过是“酒后戏言”,没想到百花真的奉旨开放了。她急忙走出皇宫,来到上苑。举目一望,满园的桃花、李花、玉兰、海棠、芙蓉、丁香等全部怒放了,一丛丛,一簇族,绚丽多彩,争芳斗艳。灿烂的朝霞映着花朵,皎洁的白雪衬着绿叶,随风摇曳,时俯时仰,婀娜多姿,妩媚动人。这时,满朝文武百官都纷纷跑来,观看稀罕。武则天面对众卿,得意忘形,迈着大步朝一片光枝秃杈的牡丹走去。她一看花丛中唯有牡丹未放,一股怒火油然而升。心想,这还了得!君言不从,我还如何临朝执政?况且对着这些文武百官,岂不有失脸面?她越想越恼火,破口大骂:“大胆牡丹!竟敢如此放肆,抗旨不开。放火焚烧,一株不留!”说罢,愤然而去。
武士们领旨后,马上点柴引火,扔入牡丹丛中。霎时,浓烟滚滚,烈焰熊熊,只烧得牡丹噼噼啪啪乱响。牡丹仙子看着一片牡丹将毁于一旦,禁不住滴滴泪垂,悲愤万分。
正当午时,大火燃尽,牡丹花圃化成一片焦灰。内侍禀报武则天:启禀万岁,牡丹已焚烧成灰。
武则天怒气未消,恶恨恨地说:“连根铲除,贬出长安,扔到洛阳邙山,叫它断种绝代!”
武则天为什么要把牡丹贬到洛阳邙山呢?原来她常来洛阳,到过邙山。她知道沟壑交错,偏僻凄凉,好叫她在媾孤苦受罪,以解她心头之恨。
武士们又马上挥起铁镢,把牡丹连根掘出,连夜装车送住洛阳,扔到了邙山岭上。
观世音得知牡丹仙子遇难的事后,忙拿上净瓶赶往洛阳邙山岭上。从净瓶中拿出橄榄枝轻轻一洒,山岭上入土的焦牡丹就扎下了根。来年春天,满山翠绿。邙山的人很早就喜欢牡丹,家家移种,户户育植。后来城里人听说了,也纷纷跑来移栽。
牡丹在洛阳繁植盛开了。因为这种牡丹在武则天的烈火中骨焦心刚,矢志不移,人们赞它为“焦骨牡丹”。后来经过洛阳人的精心培育,花儿更红更艳了,所以后人起名叫“洛阳红”。
话说两头,再说说阿姑泉牡丹的来历。要知阿姑泉牡丹的来历,就先得从阿姑说起。
阿姑家住户县南山欢乐谷。
阿姑出生在村中一个有钱人家,因长相和家姑一样俊秀,母亲就给她取了个阿姑的名子。村中有个小伙子,因相貌丑,村人都管叫他阿丑。阿丑打小就给人家放牛。人常说,人穷志短,这话也不全尽然,虽然说阿丑家里穷,但他的心气儿却不低,放牛时,常到村头学堂去偷听先生讲课,学堂里的先生见他聪明好学,就让他到学堂里来听课。由于他勤奋刻苦,没几年功夫就熟读了“四书五经”,成为村中大有学问的人。
阿丑在学堂认识了富家小姐阿姑,阿丑像大哥哥待小妹妹一样,处处护着阿姑,阿姑对阿丑的呵护也有好感,阿丑对阿姑虽然说没有非分之想,但也有几分暗恋之心,就差那窗户纸一捅破的那一会儿了。就在这当儿,朝廷来选美,一直在做当官梦的阿姑爸看到了希望,他不顾妻子的反对,就把女儿阿姑献了出去,阿姑不愿进宫,因为村中有爱她的阿丑哥,但由于皇命难违,只好一步三回头地随着皇差上了路。
阿姑进宫后不久,高宗驾崩,皇后武则天废唐为周,做了大周女王皇帝,由于阿姑聪明机敏,便做了宫中一名女官。但皇宫里的钩心妒忌,尔虞我诈,使她生厌,虽然说身在皇宫,但心却向往家乡,还惦记着村中她心仪中那个阿丑哥。
当阿姑看到武皇施淫威,令武士焚烧御花园中的牡丹时,便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拯救牡丹。阿姑趁人不备,从刨出的焦根堆中捡出一包烧焦的牡丹根藏了起来。她买通了武士长,换上了武士的服装,骑着马,带着包,跟随着押解焦牡丹根的武士混出了皇城,出城后,他不敢怠慢,快马加鞭,一路向家乡方向奔去。
傍晚时分,阿姑回到了梦牵魂绕的家乡户县石井欢乐谷,刚想摧马进村时,心里猛然咯噔了一下,又忙拉住了马的缰绳,因为她想到自己的这身打扮一定会吓煞村上人的,再说,自己是偷偷跑出皇宫的,要是万一走漏风声,村上人一定会受到连累。于是,她调转马头绕村而过,一路策马上了村南坡梁。
村南坡梁是阿姑最熟悉和开心的地方,虽然说十多年再没去过那里,但那里的条条小道都留下了她和她阿丑哥的脚印,至今想起来坡梁上的景象还历历在目,挥之不去。每当春暖花开时,梁上的蜂飞蝶舞,花香诱人。梁顶上有一小尼庵,小时候,母亲常带着她到那小尼庵去拜菩萨,这里也是她和她的阿丑哥一起嬉戏玩耍,捉迷藏的地方……但当她登上坡梁,眼前的景象让他一时愕然,绿茵茵的山坡咋成了一架光秃秃的破败景象,只有那一座小尼庵歪斜着身子孤零零地站在那里。阿姑叹息了一声,下马一路向那小尼庵走去。老师太见一武士打扮的人进入庵院,吓的手忙慌乱,不知所措。
“这不是干娘李师太吗?”阿姑眼尖,一进庵院就认出了眼前这个人,见老师太愕然,忙一把摘下武士冠,一头秀发披了下来,现出了女儿身,上前一把拽住了老师太的手:“干娘,我是坡下的阿姑呀!”“你是阿姑?你不是进了宫吗?怎么……”阿姑冲老师太苦笑了一下,便把自己乔装打扮出宫的事向老师太叙说了一遍。听了阿姑的叙说,老师太甚是感动,并答应愿帮阿姑拯救被武皇烧坏的牡丹。
夜里,老师太向阿姑诉说了她走后的变故。
原来就在她进宫后的第二年,突然大队官兵来剿山,说是山梁上藏有叛臣贼子,于是官兵一把火就把这坡梁烧成了一片焦土。更让阿姑悲伤的是,她的阿丑哥进京会考,状元不第,撞殿阶而死。这烧焦的坡梁,这烧焦的牡丹根,还有撞殿阶而死的阿丑哥,这些都是武皇做的孽,想起这些,更加坚定了阿姑拯救牡丹的信念和决心。
第二天,阿姑和干娘老师太就早早起来,到坡前忙活起来,刨石取土,把一株株焦牡丹根栽在土炕里,栽完毕后,阿姑和干妈老师太又从坡下一桶一桶抬水上坡梁,一窝一窝地点浇。
转眼冬去春来,万物复苏。坡梁下的柳条儿吐出了嫩绿的小芽,路边的小草也睁开惺忪的睡眼,探出了鹅黄的小脑袋。但是,坡梁上的牡丹却没有一点儿信息来。又过了半个多月,坡梁下已是百花吐蕾,春意盎然,但坡梁上还是没有一点生气来。这下可急坏了阿姑和干妈老师太,她俩茶不思,饭不香,连晚上睡觉也不安稳。
“阿姑,我是钟馗,你阿丑哥是也。我已做了鬼王,一切安好,不必挂念。你出宫的事,我已知晓。武皇婬威,有违四季节令循从,人神公愤。我从百花仙子那里知道你为了拯救牡丹仙子,乔扮出宫,你的侠义之举人神共鉴,可敬可佩。我今特来助你一臂之力,共同拯救牡丹仙子。南山坡梁一片焦土,本无生机,非得神泉水救治,我已向龙王借得东海神泉水,现已通坡梁下,你须在坡梁东、西、中各掘一大土坑即可。”言毕,那自称是阿丑的人飘然而去。
“阿丑哥!……”阿姑一骨碌翻身坐起,梦醒愕然,梦中那人说是阿丑哥,怎么阿丑哥头戴乌纱,身穿蓝官袍呢?阿姑把梦中的事说与干妈老师太听,说来也巧,干妈老师太也做了个同样的梦。于是,他们就按梦中那人所言,在坡梁东、西、中,各刨一土坑,坑成水到,一股清泉水奔涌而出。一夜功夫,坡梁上满眼葱绿,一窝窝牡丹冒出了新芽,阿姑和干妈老师太忙跪倒拜谢阿丑哥和东海龙王拯救之恩。
南山坡梁上,因有了阿姑才有了生机,坡梁上的牡丹因有了阿姑泉水,才叶枝繁茂,花朵娇艳华贵。为了让后人永记阿姑的功绩,村以阿姑为名,这就有了阿姑泉这个村名。
说到这里,阿姑泉的故事就算讲完了,但听众中爱刨根问底的人一定会问,你这故事还没有结尾嘛?既然阿姑做了这么大的善事,后来她又怎么样了?这话问的好呀,我咋就把这个给忘了,在这里我欣喜的告诉你,真是好人有好报,阿姑和老师太拯救了牡丹仙子,牡丹仙子甚是感激,她把阿姑拯救之事禀告给了王母,王母也好感动,命百花仙子忙到南山坡梁把阿姑和老师太接到瑶池去了,并封阿姑和她的干娘师太做了天宫的护花仙子。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