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有着自然美的一面,也有着文化美的一面,其实文化美的一面往往更加勾引我们的魂魄,尤其是秦岭深处的许多地名,其深远的历史文化内涵更是引人入胜。
出西安城南,顺着西万公路驶入沣峪口,沿路都有沣峪清澈的河水和水下玛瑙似的碧绿,大约前行11公里处,有一名叫“喂子坪”的地方。传说明朝万历年间,明穆宗突然驾崩,皇后娘娘李艳飞因太子年幼无知,暂将皇权交给其父(国丈)掌管。其父为达长期掌管皇权之目的,将李艳飞及太子打入禁宫,万历帝爱妃李艳妃厌烦宫廷“倾轧”和斗争,李艳飞后在徐彦昭、杨泗郎等忠臣帮助下逃出禁宫,携太子及随从奔走长安终南山,儿子在后面啼哭追赶,艳妃伤痛哭走一步三回头,进了子午谷口,越过土地梁、楼子坪,摘儿岭、离娘坪(立元平)、艳妃池、在此给儿喂奶后,从黑河口上了万华山,留下了母子离别,感天动地的美谈,喂子坪缘此传说而得名至今。喂子坪原是长安县喂子坪乡人民政府的驻地,2002年长安撤县设区后,这里成为长安区滦镇街道办的一个村。
关于喂子坪的属地管辖之典故,原西安长安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上世纪90年代,曾任长安县喂子坪乡党委书记的王作兆先生有过深入研究,他曾撰文指出:喂子坪原属宁陕县管辖,不属长安县管,是长安“捡”了个“喂子坪”。
千百年来,喂子坪处在子午古道连接南北的“结合部”,地理位置不敢小看,在子午道的具体路线,汉晋时从长安城向正南,由子午镇入子午谷,越岭进入沣水河谷,溯谷而上,经喂子坪、子午关(又名石羊关)间险岭峡谷、要隘,登秦岭正脊。过秦岭后,进入汉水支流洵河上游,过沙沟、东江口,越岭至月亮坪。再南越腰竹岭沿池河而下,经营盘、腰岭关、太山庙到马池镇,折西北越马岭关,溯汉江至石泉县,由石泉向西北溯饶风河,越饶风岭,过饶风关至汉中境内今西乡县南子午镇。东汉《石门颂》中,有“高祖受命,兴于汉中。道由子午,出散入秦”的记载,有的史家据此认为,子午道在秦末即已存在。在地理学界眼中,喂子坪是子午古道与G210(西万公路)国道汇合地,换句话说,开建于1954年的G210国道从喂子坪以南正是沿着古人踏踩千年的古道,翻越秦岭,抵达子午古道的出口——汉中市西乡县子午镇,也是陕南名茶——子午仙毫的产地。 位于喂子坪以南沣河河谷有个地方叫“红崖子”,至今还有保存较为完好的、用石片垒砌而成的近百米古道路面,而且保存有与之相连接的桥栈遗迹,实为少见。喂子坪以北,现代公路选择了以沣峪口出山连接关中,这种走向设计的改变再次印证了那句话——古道是活的,亘古不变的穿越梦想和与时俱进的创新正是古道留给我们后人的精髓。
位于喂子坪以南沣河河谷有个地方叫“红崖子”,至今还有保存较为完好的、用石片垒砌而成的近百米古道路面,而且保存有与之相连接的桥栈遗迹,实为少见。喂子坪以北,现代公路选择了以沣峪口出山连接关中,这种走向设计的改变再次印证了那句话——古道是活的,亘古不变的穿越梦想和与时俱进的创新正是古道留给我们后人的精髓。喂子坪境内清幽静寂,空气清香醉人,古树名木众多,山势雄伟挺拔,风景奇秀,连绵起伏的群山,山上有核桃树、柿子树、板栗树……沿野径密林上行,山野起伏,千山竞色,蜿蜒的小道通向了沟的最深处,那泉水叮咚,伴着林间的草香,和着清风的拍子,哼着小调儿流向远方,难怪都市驴友游走喂子坪后作诗云:
楼高无美景,季末出繁城。
不到骊山下,还奔喂子坪。
山空听喜鹊,水响踏芳程。
这里春光老,岚烟半岭行。
秦岭喂子坪一带自古就是关中城市群的“后花园”,从1999年列入全国重点自然保护区,目前又列入《全国生态保护“十一五”规划》,近年来,陕西对秦岭生态旅游进行了省级重点规划,随着秦岭北麓规划的不断升级,不久的将来,喂子坪将成为都市人的秦岭“国家公园”。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