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县海域总面积14959.7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432.7公里,其中泥岸长168公里,沿岸多港湾。沿海海域水深一般为10~20米,岛礁外侧水深大多为30~40米,水温18℃~20℃,盐度18%~30.8‰,境内主要水系水北溪、照澜溪、百步溪等多条水流注人,带来丰富的饵料,适宜鱼类栖息生长,可养殖海域面积91.7平方公里。全县还有可利用养殖的河塘水库面积43.6平方公里,除少数水域外,大多水质良好、水温适宜、饵料丰富,为淡水养殖提供良好条件。[10]
鱼类有500多种,其中多数为暖水性鱼类,温暖性鱼类次之。从生态类型看,以底层、近底层鱼居多,中上层鱼次之。可供海洋捕捞的经济鱼达100多种,主要品种有黄鱼、带鱼、鳗鱼、鳓鱼和鲳鱼等。70年代前,大黄鱼为福鼎主要捕捞品种之一。1960~1963年采取敲罟作业时,大黄鱼遭到滥捕,黄鱼资源受损严重。之后,虽然严格禁止敲罟作业,但至80年代,大黄鱼资源仍日见枯竭,捕获量逐年减少。1995年,在福鼎海区已很难捕到大黄鱼。带鱼是福鼎海上捕捞另一重要鱼类,80年代前捕获量不稳,多的年份近万吨,少的年份仅200多吨。1991~1995年平均产量约为2000吨,仍为福鼎沿海存量较丰富的鱼种之一。鳗鱼(又名海鳗)属暖水性,对环境适应性较强的底层鱼类,在福鼎渔场分布较广。延绳钓、底拖和围缯均可捕获,但资源逐年衰退。1991~1995年年产在350吨左右。福鼎台山岛海域是省内6个白鳓鱼产卵场之一,也是主要捕捞海区。此外,鲳鱼、鲨鱼、马鲛也有一定存量,近海的丁香鱼、梅童鱼、龙头鱼也是主要捕捞鱼种。
淡水经济鱼类有20多种,主要有青鱼、草鱼、鲢鱼、鲫鱼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