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4日~26日,由中国屈原学会、黄河文化研究会、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商丘市柘城文化研究会联合主办、柘城县文化广电旅游局承办的“炎帝朱襄氏与柘城文化发展研讨会”在商丘市柘城县隆重举行。来自中国政法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吉林大学、天津师范大学、郑州大学、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淮阴师范学院、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有关领导、地方文化工作者、新闻媒体记者5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与会代表在参观考察朱襄氏有关的文化遗迹后,通过朱襄氏与上古文明、朱襄氏与朱姓起源、柘城历史文化名人研究、柘城历史考古研究、柘城文化品牌的打造与产业开发研究的等相关议题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通过研讨进一步清晰了朱襄氏5000年以前的地点在柘城,“陈有株邑,盖朱襄之地。”朱襄氏为上古时期重要的部族首领,被文献命之为上古“古帝”,是袭伏羲、炎帝之号的历史悠久的部族领袖,为中华人文始祖之一。炎帝朱襄氏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他发明五弦元瑟,开礼乐文明之先河;调节阴阳,促进百物生长,提升原始农耕文明;创六书,奠定中国文字之基石。朱襄氏故里和陵墓在柘城,于文献有据,于古迹有凭,于传说有闻,柘城是华夏历史文明重要发祥地。“朱襄之地”柘城为中华朱姓的寻根圣地。柘城炎帝朱襄氏文化资源在全国罕见,具有独有性。朱襄氏文化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文化蕴含和现代意义,有必要进一步大力深入研究和开发以朱襄氏为代表的人文始祖与姓氏文化资源、以柘桑为代表的农耕文化资源,以及以杜知耕等为代表的历史名人资源等,充分发掘柘城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内在潜力,使其为当代文化建设服务。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文化强国的历史使命,国务院关于河南“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定位,更加突出了河南的历史责任与时代担当。柘城文化发展新趋势强劲。文化是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综合实力的重要力量。柘城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柘城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占有突出地位。我们应积极适应经济文化一体化的新趋势,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引领先进文化建设,以柘城文化资源为依托,以柘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全面繁荣柘城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推进柘城文化资源向文化强县跨越。柘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柘城文化既是一个历史概念,也是一个空间概念。柘城文化这种独特的魅力,使其在中华文明史上书写了灿烂的篇章。柘城文化特点鲜明、作用独特。柘城文化具有五个主要特点:根源性,原创性,包容性,开放性,基础性。历史上柘城之所以能够长期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为中原崛起的高地,与根深叶茂的繁荣文化是分不开的。坚持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相统一、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发展,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加大公益性文化资源整合力度,积极构建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新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县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专家认为柘城县的文化产业开发思路大体应当是:以现存历史遗迹炎帝朱襄陵、柘城故城遗址为切入点,以朱陈胡三姓的姓氏寻根文化,柘城、“柘丝”的探幽访古文化,稀缺少数民族历史迁徙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应该打造 “印象”系列式的实景演出调研之后做出评估和规划。
围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文化产业,与会的专家学者给柘城县提出建议:一要充分认识炎帝朱襄氏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加大宣传力度,打造炎帝朱襄氏文化品牌,将炎帝朱襄氏作为柘城的文化名片。二要全面对柘城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普查、调研和研究,做好柘城县历史文化资源开发与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规划。三要加强研究、保护、开发以朱襄氏为代表的始祖人文资源与朱姓等姓氏文化资源,举办炎帝朱襄氏祭祖、寻根活动,建设炎帝朱襄氏文化园,开发相关的民俗文化资源。四要加大传统特产资源与少数民族资源以及民间艺术文化等开发力度,结合农、矿等其他资源,搞好文化创意,突出柘城地方特色,使柘城文化的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
监察部原副部长左连璧专门发来贺电,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魏一明专门到会就这次“炎帝朱襄氏与柘城文化发展研讨会”的召开,感谢全国各地著名专家、学者聚首柘城,称赞他们的精研炎帝朱襄氏文化与柘城文化,对柘城历史文化资源研究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柘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文化辉煌灿烂,人文始祖炎帝朱襄氏曾长期在柘城一带活动,留下了一系列文化遗迹与传说。对炎帝朱襄氏与柘城历史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对河南的文化强省建设意义重大,对于开发和利用河南厚重的始祖文化与姓氏文化,对于河南美丽富饶的文化家园建设,对于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和现实意义。
研讨会得到了商丘市领导、柘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在家的主管领导分别参加和出席了开幕式和闭幕式。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