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幢金顶
宝坻石幢位于天津市宝坻县城十字街中心,造型奇特,雕工精良,为佛教石雕艺术上品。辽圣宗年间(983-1031年)始建,金皇统、清康熙、光绪年间重建,由幢座、幢身和幢顶组成。通高11.4米。幢座座部为方形,四面雕刻佛传故事,方台上置须弥座,束腰刻壶门,再上作仰莲。幢身由八面体石柱和宝盖构成,现为六级。第一、二级雕千佛像,第三级为光绪年章(1875年)重刻康熙二十一年(1862年)《重修石幢记》,第四级镌《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第五、六级复雕佛像。宝盖四匝雕兽头和仿丝缕垂幔纹饰,最上一层雕瓦檐图案,再上是莲台,中立铸铁幡竿,顶置如意宝珠。第一、二级幢身周围外加八根石柱,其中第一级雕蟠龙,五条张嘴,三条合嘴,相传为工匠“张五”、“何三”雕制。石幢金顶为古代宝坻八景之一,也是天津石幢规模最大的一座。“文化大革命”中,石幢被推倒,1998年葺补复原。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天津市宝坻城区地势最高点,有一座高耸的石幢,石幢由基坛、幢身、宝顶等三部分组成,通高约11米。石幢中心贯一根铁柱,外面有8根石角柱,雕刻精美图形。此石幢初建年代,有说金代,还有说辽代。历史上曾多次毁而复修,最后一次被毁是“文革”时期(1967年),修复为1988年。当时,有关部门搜集部分原构件葺补重建,使这一珍贵的文物得以复原。这座石幢比例匀称,造型优美,具有辽金时代的艺术特征,是本市现存的一座石雕艺术价值较高的石幢。它与宝坻原广济寺相距百余米,也是传扬佛教的产物。“石幢金顶”是旧时著名的“宝坻八景”之一。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