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城的“前世今生”

家乡区县: 虞城县

虞城历史源远流长、积淀深厚,灿烂辉煌。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灿烂的一笔,有着独特的地位。

虞城的”前世“:

虞城,早在公元前21世纪,夏禹继承虞舜的王位后,封其子商均于此。商均袭其父虞舜国号,称虞国。

秦统一六国,行郡县制,设虞县,隶于砀郡,为虞地设县之始。汉袭秦制,仍称虞县。到了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改砀郡为梁国,虞县归梁国。至汉文帝时,孝王刘武封为梁王,筑东苑,方三百余里,即后人称之为梁园,虞县即在其范围之内。

隋开皇十六年(596)设虞城县,此乃虞城之名的来历。唐因之。虞城县便由此而来。

虞城的”今生“:

在现代,全县有识之士,面对社会的大动荡,大变革,深入探求真理,寻找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道路,不畏艰险,前赴后继,甚至抛头颅、洒热血,在所不辞。广大虞城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赶跑了日本侵略者,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1948年11月8日虞城全境解放。虞城的历史发展中曾有过四次的解放,也曾是在虞城打响了淮海战役的第一枪。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虞城人上下一心,铸就铁打江山,成就了现在的虞城。

 虞城的”今生“是丰富多彩的,在现在的虞城县,你可以看到繁荣的社会生活,宽敞的柏油路,形形色色的路人,交叉纵横的街道以及排列着的琳琅满目的商品。虞城的交通便利,陇海铁路、310国道、连霍高速公路、324、325、326省道横穿东西,京九铁路、商菏、商毫高速、203省道纵贯南北,105国道在县西擦边而过。县乡公路四通八达,行政村通油路已达100%。虞城县灿烂的文化为虞城留下了丰富的旅游资源,诸多历史名人如司马相如、高适、李白、苏轼等都曾来虞城游览,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悠久而辉煌的历史在这里留下了众多文物古迹,现存黄河故道长堤在境内绵延近百里,春天鸟语花香,秋季硕果累累,地上果木葱郁,水中莲鱼肥硕,更有田庙万亩梨花开似雪,张集万亩果园红似火,整个原野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虞城,由于地处淮海平原,地理位置优越,农业便成了其主要的产业之一,除此之外,在工业上禹城亦不落后于别处,钢卷尺产业是其主导产业之一,虞城亦有”中国钢卷尺之城“的称号。

虞城,这是一个具有厚重底蕴,人杰地灵的城市!

夜空(2014-10-2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