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第一个党员——李锡九

家乡区县: 河北省安平县

    李锡九(1872-1952),安平县任庄村人。1922年经李大钊介绍入党,是衡水市第一名党员。他早年曾赴日本留学,辛亥革命后任众议院议员、非常国会护法委员,进行反对北洋军阀、解散国会、废除《临时约法》的斗争。入党后,曾受托参与筹建中共顺直省委。解放战争时期,李锡九作为傅作义将军的秘密使者,前往西柏坡同党中央商谈北平和平解放事宜。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民革中央委员、河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等。1952年3月10日在北京逝世。

    李锡九,肄业于直隶农业学堂,后赴日本留学。在日本东京与孙中山相识,于光绪三十一年加入同盟会。翌年回国后任职于直隶巡警学堂。为实现报国之志,他利用一切机会广泛传播民族民主主义思想,进行地下反满活动。
    武昌起义爆发后,在北方竭尽全力奔走呼号,组织声援。民国元年(1912年),当选顺直省议会议员,继又当选中华民国众议院议员。在国会中,坚持反对窃国大盗袁世凯和仇视革命的冯国璋,与封建复辟势力进行了不懈斗争。民国6年(1917年)6月,到广州和孙中山等共商革命大计,积极参加了名震一时的“护法运动”,随之担任非常国会护法委员。
    1922年由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与筹建中共顺直省委,领导平、津、河北等地的革命斗争。为贯彻中共二大决议,推进国共合作,仍保留了国民党党籍。翌年,奉中共北京区委指示回安平、饶阳一带开展革命工作,壮大党的组织。1924年,参加了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他在会上慷慨陈词,坚持拥护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会后,被推选为直隶省党部主任委员,接着建立了北方国民党组织。1924年9月起,先后出任河南火车指挥总局局长、直隶纸烟指务处长、国民政府委员、监察院首席监察委员。北伐军打到武汉后,兼任武汉军事裁判所所长。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李锡九被武汉军警督察处逮捕,经他坚持斗争和社会各界营救出狱。此后,在北平组织三民主义研究社,从事反蒋抗日民主活动。
    抗战前夕,到西北军冯治安(又名仰之)部进行革命活动。在冯任河北省主席时,主持向内蒙古五原地区移民工作并建立了仰之新村,为去延安开辟了道路。后几经曲折到达陕北。卢沟桥事变时,从陕北苏区回原籍小住即赴延安。曾任天水行营顾问、河北省政府委员。1938年,为争取地方实力抗日,扩大统一战线,奉中共中央指示去河北孙殿英部建立“学兵团”,发展进步势力。后把“学兵团”中的进步人士转送延安抗日大学。
    抗战胜利后,李锡九抛弃国民党职务,到石家庄等地解放区开展工作,后碾转北平,在国民党上层军政官员中进行统战活动。在争取傅作义接受共产党和平改编时,以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身份积极活动,于1948年11月受傅作义暗派,与耿寿伯、杜斌丞一起去西柏坡和中共中央协商和平解放北平问题,为和平解放北平做出贡献。

孩子气~(2014-10-2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