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潼著名历史人物——那些你不知道的故事

家乡区县: 四川省梓潼县

♦♦♦文 齐

文齐,汉成帝、光武时人,字子奇,梓潼县人,东汉镇远将军。

汉平帝元始年间(公元1年-5年),文齐出任京师(长安)城门校尉(统帅守城部队的高级统兵官)。王莽执政时,益州郡(云南滇池)人民不堪重负,发动起义,王莽派遣将军廉丹率军前往镇压,被起义人民杀败。王莽又派文齐前去征讨。文齐率军至益州后,征而不讨,围而不歼,说服起义民众归顺朝廷,王莽即任命文齐为益州太守。

在任期内,文齐组织边民垦荒造地,修筑灌渠,开垦农田两千多顷。同时练兵养马,修筑路障边塞,保证边境平安,老百姓衣食无缺,生活安乐,对其十分拥戴。后公孙述占据蜀地称帝,遣使臣劝说文齐臣服,文齐坚决抵制,拒不归从。公孙述以拘捕他的妻子相威胁,并许诺封他为公侯,他仍坚辞不应。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在河北鄗(今河北高邑)南即位后,文齐专门派出使者,绕道前往河北向光武帝致意,深得光武帝的嘉许。公孙述被杀后,光武帝任命他为镇远将军,并封为成义侯。

♦♦♦李 业

李业,字巨游,汉代梓潼县人。李业年少时便有远大志向,拜博士许晃为师,专攻《鲁诗》。汉平帝元始年间(公元1-5年),益州刺史举荐李业,李业被任命为郎官(备顾问、差遣之职)。王莽取代汉室自立为帝后,李业托病辞官还家,闭门谢客,以示不愿同流合污。广汉郡太守刘咸慕其名声,强行召其为官。李业以病相辞,激怒刘咸,将其下狱,欲诛杀他,幸得说客劝解,刘咸才释放了李业。王莽也念其贤名,召任李业酒官,李业仍以病相辞,隐居故里。

公孙述占据益州(治地成都)称帝后,仰慕李业贤名,欲征聘为博士,李业还是托病不从。公孙述十分恼怒,派尹融持毒药逼李业从命。公孙述对尹融交待说,如李业答应,则授公侯的职;如不答应,则赐他毒药。李业面对威胁利诱,毫不动摇,反问尹融:“君子见危授命,何乃诱以高位重饵哉?”又叹道:“名可成不可毁,身可杀不可辱也。”于是饮毒酒而死。

光武帝刘秀灭公孙述重新统一四川后,为表彰李业的高尚节操,在梓潼建立墓阙。历经两千年岁月沧桑,李业阙至今还有残迹可寻,即后人称之为“书箱石”的两座基石。1980年,李业阙被列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蒲辅周

蒲辅周,名启宇,属鼠,四川省梓潼县人。15岁随祖父、父亲学医,在祖父开的“吉林堂”白天侍诊,晚上攻读。钻研《皇汉医学》一书后,立志献身医学。3年后,独立应诊于乡。后感自己临床上有得亦有失,有必要对中医经典著作认真钻研。于是闭门停诊,用3年时间,集中精力研读了《内经》、《难经》、《伤寒》、《金匮》、《温病条辨》等书,从中领悟了中医学许多真谛奥旨,为一生的医学事业打下基础。他善取民间秘方验方,得《九子地黄丸》、《百损丸》,临床运用多建奇功。在长期的行医实践中,注意总结失败的教训、精益求精。他热心社会福利事业,在梓潼县成立“同济施医药社”,创办“平民教养工厂”。1934年移居成都行医。他诊病无论贫富,皆尽心尽力,贫困无钱者,还施以药物,医名大振。解放初期,受聘于西南铁路医院。1956年1月奉调到北京中医研究院。1956年8月北京地区乙型脑炎流行,他提出通阳利湿法,效果立见,一场可怕病疫得以迅速遏止。他历任北京中医学院副院长、全国政协常委、全国人大代表。

♦♦♦裴紫玖

     探索真理追求进步

裴紫玖,1905年出生于百顷坝(今梓潼县许州镇)一个封建地主家庭。1916年在豢龙场小学读书时,受进步教师杨斗斋影响,幼小的他便萌发了立志改造旧社会的革命胚芽。

1924年,裴紫玖又考入了成都公学(后改为成公中学)第五班读书。在蓉城教育界名流夏斧私主持校务的学校里,他不仅对学业孜孜以求,且热衷于进步书刊的研读。长期阅读进步书刊,使他更加坚定了探索真理,追求进步的信心。1927年,他考入省立第一中学习后,他的胞兄裴紫琚早已在王佑木的马克思主义读书会的培育下,参加了党的组织(裴紫琚任过省二中党支书,后脱党),在蓉城政治斗争中相当活跃。弟兄俩谈论形势和探索问题常至深夜。当年,裴紫玖参加省一中的进步团体“石犀社”(党的外围组织,当时成都八大赤色团体之一),不久,他又参加党的组织,在党的直接哺育下,裴紫玖很快成为了一位坚强的革命战士。

    投身革命再返家乡

裴紫玖进入省一中读书的时代,正是四川军阀仰承蒋介石旨意疯狂镇压革命的时代,白色恐怖异常严重。反动军政当局借口省一中打死新任校长杨廷钰这一事件,大肆在各校抓捕进步师生,制造了“二.一六”大屠杀惨案,并强行封闭省一中,迫使全校师生逃亡流散。裴紫玖在教育经费独立运动中,终日奔忙于散传单,贴标语,游行请愿等活动中,战斗在最前线。当省一中被封闭时,为避免反动当局暗害,才离开成都回到梓潼。

1928年春,裴紫玖回到家乡后,一面以在复兴小学(今许州镇小学)教书的公开职业为掩护,秘密在教师和学生中开展组织群众的宣传活动。通过议论时政,揭露当时社会黑暗,启发大家投入革命斗争。组织与自己亲近的同事秘密阅读《新青年》、《创造》、《共产党宣言》以及高尔基、鲁迅的文学作品,传播马列主义和新思想新文化。同时,他还经常组织宣传队,开展街头演讲活动,号召人们投入反对军阀官僚的斗争中去。1929年夏天,旱魔横行,当地很多农户断口断粮。目睹这种惨状,裴紫玖将自己家里粮仓打开,拯救饥民。多次动员拥有大量土地的幺叔卖掉土地自食其力,并首先自己带头将家中并不很多的土地低价卖给了无地少地的农民30亩。赢得家乡父老敬重。

 

    铁窗鏖战

1930年春,裴紫玖从梓潼到了上海。他经常深入法商水电公司,支持水电工罢工斗争。1931年夏天,他深入南市灾民棚户区,发动和鼓励紧密团结,积极行动要求政府救济,终于取得胜利。

1931年9月1日,裴紫玖和其他同志一道召开支部会时,被法国巡捕和特务逮捕。敌人把他们押到卢家湾巡捕房地牢里关禁后,逐个进行了严刑拷打,他没有屈服。其后,他被以政治嫌疑犯的罪名,判刑并关禁。直到1934年8月,他才被释放出狱。

在监狱的四年中,裴紫玖被送往芜湖、安庆等监狱关禁,他与狱中同志一道,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反敌斗争,粉碎了敌人一次次策反共产党人的野心。

    斗争不息

1935年秋,在嘉山小学任教期间,裴紫玖经常秘密向教师和学生宣传共产主义及党在当前抗日救亡运动中的政策和主张,批驳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方针,很多教师和学生受他启发教育,都相继走上了抗日救国的道路。

1936年夏,裴紫玖离开嘉山再次来到上海和党组织接上了关系。1936年12月初,他和张少泉等人在成都永成旅馆召开秘密会议,讨论和制定了武装暴动的详细方案和行动计划。12月下旬,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取得了伟大胜利。这时候,他协助张少泉将筹组的抗日反蒋第五路军改为“拥蒋援绥抗日救国军”,他担任政治部主任。司令部设在威远县。组织了大批原在川军中担任团、营职务的失意军官,加入队伍。群众武装力量不断扩大,总共约3000余人枪,并将大批枪支辗转运送到内江、自贡一带,决定旧历12月27日午夜,同时在内江、自贡实行武装暴动。暴动时,每人佩戴长一尺二寸、宽三分的白布条为标志。先提缴驻军及保安队枪支,再控制和占领政权机构及银行等。

正在宏图将展的千钧之际,先期到达内江联络的唐楷利欲熏心,将此次行动计划密告内江金融及军界要人,致使行动失败。裴紫玖和司令部主要人员风闻组织遭到破坏,立即分道转移,约定2月11日在资中县集中。

    英勇就义

资中,是当时四川省第二行政区专员公署所在地,军警众多,戒备森严,对“异党”活动尤重防范。裴紫玖与其他同志一道抵达资中,住在一品旅店,其余人员住张裁缝家。由于张裁缝告密,裴紫玖被特务抓捕。敌特从他身上搜出刻有“裴华”二字的私章,更是如获至宝,因为“裴华”正是他们“异党”成员名单上的重要缉捕对象。

裴紫玖等人被捕,伪资中专署专员王梦熊和保安副司令王荣庆等反共高手,都弹冠相庆。

裴紫玖在资中被捕后,尽管狡诈阴险的反共高手王梦熊、王荣庆等人在审讯他的过程中,绞尽脑汁,费尽心机,采取威逼、利诱、刑讯、攻心和疲劳轰炸等种种卑鄙手段,但他却蔑视一切,笑向刀丛,怒对鬼狱,什么也没说出,大义凛然的气概,反使敌人震慑。

早在安庆监狱时,裴紫玖曾致书家中,嘱意“奔走革命,生死难卜,请托一子以作后嗣”(当时他只有小女),对身后之事早已做好了安排。此次由沪返川,胞兄裴紫琚替谋就职业,他却悍然拒绝,斥责兄长懦弱、消极,并厉声说道:“真正的革命者是甘当风险的,我面临最大的不幸,只不过是牺牲,牺牲!这有什么大不了的。”随即忿然离开兄长,踏上新的征程。

1937年3月13日,伪川康绥靖公署主任刘湘以“意图暴动,扰乱治安,抢劫银行,拉劫富绅”之罪名,将裴紫玖等8人就地杀害。

 

♦♦♦杨国杰

杨国杰(1908-1930),梓潼县仙峰乡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成都地区学运领导人之一。1928年秋杨国杰考入成都师大附中,不久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为中共正式党员,并担任了支部书记。他被同学们推举为学校学生会主席,带领同学与学校中的反动势力进行顽强的斗争,组织大家搞街头演讲、散发传单等活动。他十分注意联系工农劳苦大众,为他们义务治病、义务写信,教他们学习文化科学知识。1930年,他担负起“反帝大同盟”的领导工作,带领广大学生和工农群众,发起成都华西坝的“反筑墙”斗争(由英美帝国主义把持的华西大学,不断扩充地盘,扩筑围墙,不准华人进出,致使成都市民进出城需绕道二十余里,激起群众义愤。)1930年7月24日,成华反帝大同盟组织成都各学校、工会、妇女协会在省立第一师范校召开大会,研究反筑墙斗争的具体行动,杨国杰担任大会主席。不料会议进行中,因反动青年党徒的告密,杨国杰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杨国杰义正辞严:“反帝何罪?爱国何罪?”临刑前,杨国杰留下了一封悲壮的《绝命书》:“我之牺牲,是为着全世界人民谋幸福、求解放而死的。”1930年8月15日,杨国杰被敌人枪杀在春熙路孙中山铜像前,时年22岁,为共产主义事业献出了壮丽的青春。

童心甜(2014-10-2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