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陕西理工学院

家乡区县: 汉中市汉台区

科研成果
2005年至2010年,学校先后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省级以上项目2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7528篇,其中被SCI等四大权威期刊收录或索引446篇,出版著作和教材310部,授权各类专利582项;获省部级及其以上科技成果奖28项;年均科研经费3297.3万元。[7]

学术资源
学校馆藏图书220.99万册。《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均为全国优秀期刊。学校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各级政府和企业科研 等各类项目647项,发表学术论文4600篇,出版著作和教材246部,具有一批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学术成果。[7]

文化传统

编辑

校徽校讯
明德砺志 博学笃行

陕西理工学院校徽
陕西理工学院校徽

“明德”:意思是指大学的育人之道在于:努力引导师生员工的道德达到理想境界——美德。对学校而言,德为育人之本;对学生而言,德为成才之本。治校之明德,既要法治,更要德治。教师之明德,是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员工之明德,在于敬业爱岗、服务育人。学生之明德,在于懂得成才必先成人,成为一个大写的人、博雅的人、睿智的人、和谐发展的人、充满创造精神的人。

“砺志”中的“砺”是指磨(石)、“志”是指志向、志气和意志等,意思是指我校广大师生员工要能够经受艰难环境的磨砺,砺出身处秦巴、心怀天下、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和志向;磨就追求真理、敢为人先、勇攀高峰的志气;磨成不畏艰难、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坚强意志。

“博学”:指 广博地获取知识,其意思是指学问广博精深,博学多才。即要求全校师生要学识广博,即宽厚的基础理论、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娴熟的基本技能;文理兼容,博采众长,学以成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博”还要求广大师生要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要通过广博的学习,获得广博的知识、具有宽广的眼界、并具有融会贯通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我校“教与学”的水平。

“笃行”:其意思是指为实现科学的理想和目标而诚实地一心一意地坚持不懈地践行,道德、理想与学识,最终都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和落实。

“明德砺志 博学笃行”的八字校训引经据典、寓意深远,既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科学内涵,又准确表达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八个字、四组词彼此联系、互为因果,体现了学校“多学科门类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专业学科发展定位,凸现了学校“立足陕西,面向西部,服务基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把陕西理工学院建成综合实力强、学科专业结构合理、质量效益好、优势特色鲜明、省内外知名的多科性大学。”的办学指导思想,体现了学校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加强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办学宗旨,突出了“扎根秦巴、服务基层”的办学特色。

校歌
《陕西理工学院校歌》

陕西理工学院校歌
陕西理工学院校歌

作词:广言
作曲:张夏林

编合唱:许涛

大西北,小江南,汉江之畔我美丽校园。

书海无涯勤求索,明德砺志学为先。啊,天行健,气浩然,汉江潮涌涛声远。扎根秦巴,胸怀天下,志存高远。时代重任挑在肩,时代重任挑在肩。

秦巴山,汉水源,桃李芬芳我青春校园。

成竹在胸育英才,博学笃行谱新篇。啊,纳百川,天地宽,开拓创新勇登攀。服务基层,敬业奉献,文明承传。长风破浪永向前,长风破浪永向前。

我的个人主页: www.wm23.cn/HDSH  欢迎互粉!!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5292972130
我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5292972130

蓝莲花(2014-10-2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