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间小调走向音乐艺术殿堂——包楞调

家乡区县: 菏泽市成武县

包楞调,从民间小调走向音乐艺术殿堂,历经曲折才能被广为流传。

包楞调64段词由一首诗发展而来。诗为:“晴空明镜,松峰凤鸣,星亭清静,景动风轻。”诗中的每个字按先后顺序演变成四段词,每段由四句组成。整个唱词内容表现广泛,春夏秋冬、山水花草、日月星辰、君王贤士、公子小姐、天仙神怪、名胜古迹等等,无所不包,应有尽有。

1963年,魏传经改写填词的包楞调,在山东省民歌演唱会上,由菏泽地区代表队姚月兰演唱。演唱会后,由上海唱片社灌制唱片,《歌曲》杂志同年第四期发表,从此在全国流行起来。第二年5月,由山东省歌舞团独唱演员张英在“上海之春”音乐会上演唱,音乐界人士纷纷发表评论。成武民歌包楞调的问世,填补了中国声乐史上民间花腔 的空白,打破了国外音乐界认为只有欧美才有民间花腔的论断。

后由国母彭丽媛把包楞调带入北京后,几次出访北欧诸国时演唱,并录制成唱片和磁带发行全国。彭丽嫒告诉记者:“山东的《包楞调》在那个时候非常有名,是记谱最完整的民间小调,我就是从唱《包楞调》渐渐为大家熟悉的”。

see2432(2014-10-2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