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辰包子

家乡区县: 渭南市临渭区

    时辰包子 陕西省的一种名食。以渭南所制最为驰名。清代光绪年间,张师傅每日做包子有定数,到上午九、十点钟即已售完,买包子要讲一定时辰,故此包子习惯称为“时辰包子”。以后“时辰包子”的质量又有提高,到本世纪三十年代,王德本制作的时辰包子更讲究技术和风味,人称他制的包子为“气死坤包子”。他的六条制作口诀是:“碱酵合适皮色正,板油切碎油不腻,葱去马耳味不苦,调料配足味浓香,馅不外露要包严,皮薄匀称外形美。”制作时辰包子,其和面方法四季要求不同。馅料用猪板油切丁,加调料,制成油丁馅,上放大葱片。包子要求包成“僧帽”形。蒸熟后的时辰包子面细皮白,小巧玲珑,呈“僧帽”状,油渗在包子底上,呈金黄色,香气袭人,诚为当地的小吃名品。华山的这家时辰包子店门口连招牌都没有,里面包,外面蒸,吃的时候我们喜欢给里面灌辣椒油!这样最香。可不象其他地方上酱油醋的调料汁!每天早上去他们家抢着买包子也是一种乐趣!

“白面细皮僧帽装,油渗包皮呈金黄。香飘招徕行人步,油而不腻味道长”。这是旧时对久负盛名的渭南时辰包子的一首赞美诗。时辰包子,是渭南市最有名的地方风味小吃。据新编《渭南县志》记载:早在清朝乾隆年间,渭南城就有了卖包子的,但因质量不稳定,时卖时停。到了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出了一个卖包子的名家,叫张懦坤,他的包子味道特别香美,远近驰名,以致供不应求,时辰一过,便买不到,这才由顾客口里传出“时辰包子”的名字来。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又出了一个卖包子的名家,叫王德本,他的时辰包子,继续和发展了张懦坤的传统,在技术操作和风味特色上,都超过了张懦坤。人称“包子王”、“气死坤”。

时辰包子制作过程:

渭南时辰包子从取料到制作都有严格的规程,一丝不苟。做皮的面,要选上等小麦,用石磨细磨如箩。做馅的猪油,要用真正猪内腔里那两块板油,不用花油,而且要精心贮存1年后再用。油去膜,切成黄豆般小粒,和以粗面粉,锅内加陈菜子油,文火炒熟。佐料用华县特产赤水大葱,去掉头、叶、杈,仅取其中,拌上陈菜油、炒面作馅。配以韩城特产大红袍花椒、小茴、大茴、丁香、桂皮、草果、砂仁、荜拨、豆蔻制作的九味调料。每做6个油包子,搭配4个素包子以调剂口味。素包子以豆腐、大葱作馅。半夜起来蒸包,过路人能闻见香味。包子状如僧帽,小巧玲珑,周边洁白,包底金黄,肥而不腻,香味悠长,吃一顿包子走10里路,还口齿留香。所以又被叫做“十里香包子”。吃时必定佐以大葱蘸黄面酱,还须喝一杯浓茶。

素黑(2014-10-2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