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群众从事版画创作,兴起于抗日战争时期。最早的一幅版画作品《石船丹灶》,刊于1942年初的《高州民国日报》上,作者为该报副刊编辑黄文山。这幅版画作品以高州名胜古迹为题材,画面不大,却非常精致耐看。尔后,他又在报上发表了一些宣传抗日的版画作品。在其影响和指导下,崔冠瑛、莫仑、崔冠璋、梁德玉等一批高州爱好美术的进步青年,开始学习与创作版画,并先后在报上发表了《海防前线》、《苦力》、《春耕》、《老妇》、《高尔基像》、《列宁像》、《斯大林像》等一批版画作品。这些作品对宣传抗日,唤起民众起着良好的推动作用。
高州木刻版画,历史悠久。它质朴细腻,材料多用“枝松木板”,有单色与套色之分。 明朝已有民间艺人刻印红纸墨印的年画,民国初期有作者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作品,解放后逐步推广普及。题材多为鲤跃龙门、福禄寿星、天姬送子、门神和符签之类。
五十年代初期,高州群众版画创作迅速发展,崔冠璋、张宗俊、卢西林等一批美术教育工作者,先后创作了一批反映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和时代精神的版画作品。在他们的影响下,群众性的版画创作活动随之活跃起来。不仅知识青年,更有工人和农民也加入学习版画创作的行列中来。可见高州产生农民版画是有一定历史积淀的。
高州群众版画之所以质朴感人,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是因为作者本身就处在火热的斗争生活中间,在全县一百多名业余美术作者中,有工人、农民、教师、干部、职工和知识青年。他们既是作者,又是劳动者,深切的生活感受激发了他们潮水般的创作热情。他们用自己的画笔和刻刀,画身边事,抒心中情,鼓舞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奋勇前进。《林场放牧》的作者陈业精,原是长坡林场放牧员,他长年累月居住在深山大岭之中,和牛羊结下了不解之缘。强烈的生活感受激励着这个只有高小文化程度的青年农民拿起木刻刀,把对事业的真情实感,倾注在自己的作品上。画中的放牧员,正是作者本人的真实写照。农民版画作者谭广礼,家住山区农村,朝夕和农民群众一起战斗在崇山峻岭之中,为改变家乡的面貌忘我地劳动。他刻刀下的作品,如《竹乡忙》、《深谷松香飘》、《油茶满山》、《沸腾的山村》等,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洋溢着作者对家乡一草一木的无限深情。如果没有对生活的深刻认识,没有对生活的强烈感受,这样一批洋溢着泥土芳香、质朴感人的版画作品,是无从产生和面世的。
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高州群众版画不仅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而且涌现了一批颇有艺术成就的版画作者。其中张宗俊、卢西林尤令人瞩目。张宗俊多年探索木刻版画拓印技法,有独到创造和风格。他的作品内涵丰富、技法娴熟,具有较高的水平和声誉。他被吸收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并被编入了《中国现代美术家人名大辞典》、《中国现代美术家名鉴》、《世界当代书画名家大辞典》等多种专业辞书中。卢西林从事美术创作三十多年,在实践中致力研究版画锥刻技法,在创作上开拓了一条新路。他的作品精于刀法,深远飘逸,富于韵味,有较高的声誉和影响,他撰写的《浅谈锥刻》一文,载于上海《版画艺术》上。他是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芳名收入《中国美术家年鉴》、《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录》、《世界当代书画名家大辞典》等多种辞书中。
能力秀主页:http://wm23.cn/just_do_it
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55727575.html
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394611551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