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历史

家乡区县: 乌海市海勃湾区

历史

     汉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汉武帝击败匈奴楼烦王、白羊王,收复河南地(辖境今巴彦淖尔盟乌加河以南、鄂尔多斯高原),将原有九原郡改为五原郡,又增设朔方郡,郡治在三封县(今巴盟磴口县哈腾套海苏木的陶升井,又称麻弥图库庙古城)。朔方郡下设10县,在今海勃湾地区设置沃野县。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筑沃野县城(今海勃湾区北新地古城)。    东汉末年到三国、晋、十六国时期,活动在北方草原的少数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号称“五胡”,大多进入长城以南,移居黄河流域。他们互相争战或者与中原王朝较量,形成长时间战乱局面。魏晋时,今乌达地区为西部鲜卑所据,南北朝时为前凉、后凉、北凉所割据。  

      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后被前秦、前燕所取代,河水以西归前秦,为氐族苻坚所统治。海勃湾地区属前秦朔方郡。后秦皇初二年(公元395年),羌族姚兴部兴起,夺得前秦西部地区,称为后秦。姚兴在北部广阔地区设朔方郡,辖今海勃湾地区。东晋义熙三年(公元407年),匈奴族铁弗部首领赫连勃勃强盛,在今伊克昭盟、陕西北部地区建立夏国,建都于统万城(今陕西靖边县北,俗称白城子),辖地曾北达黄河,置幽州于大城(今伊盟杭锦旗东南),占有今巴盟南部、鄂尔多斯高原。夏胜光四年(公元431年),夏国被北魏拓跋鲜卑族所灭,辖境归北魏。 隋时,海勃湾地区属突厥汗庭之西境,为东突厥游牧地。

     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分天下为十道,绥、银、丰、胜等州属关内道。关内道的灵州是隋朝灵武郡管辖地区,是黄河由南向北的东岸狭长地带,包括今鄂托克旗西部、鄂托克前旗西部及海勃湾地区。乌海原本是一片千古荒漠,干旱少雨、植被稀疏、风沙肆虐、土地贫瘠,人迹罕至,但是在这片土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乌海是一座因煤炭开发而建的城市。乌海的文化也是伴随着煤炭资源的开发而发展兴盛起来的,煤炭文化是乌海文化的根基。乌海是一个典型的工业化城市,大中小企业遍布城市,城市的从业者一半以上都是企业员工,这三点使得乌海的文化构成上企业文化占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围绕着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内容丰富的企业文化,影响广泛,特色鲜明,并且不同企业之间形成了创业、争先、奉献的企业精神。乌海是一个建成不过三十多年的年轻城市,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积淀,也没有地域性传统习俗,当初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全国各地的建设者来到乌海开发煤炭资源,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挥洒自己的热情奉献青春,才使得这个城市得以建立和兴盛,乌海是一个移民城市,这里的文化融合能力非常强大,不保守,不排外,接受新鲜观念,包容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人,形成了勇于创新,善于吸收,多元并存的独特城市文化。

 

孙璐(2014-10-2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