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布达拉宫”海棠山

家乡区县: 阜新市海州区

海棠山位于阜新市蒙古族自治县大板乡境内,是东北三大名山之一医巫闾的余脉。

海棠山不仅是国家级森林公园,还是藏传佛教黄教(喇嘛)教派的艺术名山。人们称赞山中的奇松怪石可与黄山的相媲美。山中的摩崖造像是“中国东方藏传佛教中心”唯一幸存的珍贵文物群。
[山门]

海棠山的山门,整体造型是一个“佛”字。这里还有一副醒目的对联:普安寺佛光普照接八方游客;海棠山奇峰景秀迎四海宾朋。

海棠山是蒙古语“亥台兀勒”的音译之误。"亥台""意为"瞭望台","兀勒"意为"山"。“亥台山”用蒙语译音为"海棠山",在文史资料中有明确记载。有人从山名的字面上误认为山上必有海棠花,实际上山上一朵海棠花也没有。山门正中横柱上,镶嵌着溥杰亲笔题词"海棠山普安寺"。
[普安寺]

普安寺俗称大喇嘛洞,是阜新地区仅次于瑞应寺的第二大寺庙,始建于1683 年(清康熙二十二年),由于清王朝倡导黄教,蒙古王公积极支持,所以普安寺不断扩建,历时百余年,终于形成具有完整体系的藏传佛教寺庙建筑群。
普安寺的主体建筑是大雄宝殿,蒙古语称"措钦大殿"。大殿正中门上挂着道光皇帝御笔亲赐的"普安寺"匾额,两侧有壁画四大天王像。正殿上层供奉着大威德金刚等7尊密乘金刚佛塑像。两侧收藏有《大藏经》、《丹珠尔经》、《甘珠尔经》等圣物。

重新复建的大雄宝殿建筑面积达968平方米,建筑风貌非常宏伟壮观,整个大雄宝殿用黄金6公斤,宝石1200块,是目前东北地区修复建设的最大一座藏传佛教庙宇。殿内复塑的高9.9米的大白伞盖佛母象,是全国最大的室内雕塑佛像之一。它们集中展示了普安寺民族宗教文化的动人风采。

普安寺还培养出很多学识渊博的喇嘛。这座佛寺对祖国的宗教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摩崖造像]

在岩石峭壁上,错落有致地雕刻着多尊摩崖造像。海棠山摩崖造像,堪称中国民间艺术杰作,是"中国一绝"。据有关资料记载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章嘉活佛率其弟子来此传法,同时在峻峭的奇峰怪石上雕刻佛像,至今已有300多年。现在保存完好的石刻佛像共有260余尊,最大的高达5米,最小的仅30厘米。其中,每一尊造像都闪耀着民族文化的光辉,它们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

宗喀巴造像是一尊颇有代表性的大佛造像。宗喀巴是宗教改革家、藏传佛教格鲁派(即黄教)的创始人,在西藏佛教界享有很高声誉,被称为"第二佛陀"。
[故事传说]

海裳山以峰峦、峭壁和古松等自然景观最具特色,各种奇峰怪石十分独特。而且还都有着一个个美好动人的神话传说故事。
[释迦牟尼像]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尊巨大的摩崖造像是释迦牟尼像。他高4米,坐在巨大的莲花宝座上,左手持宝钵于胸前,右手伸直下垂作"触地印",其姿态安详,雕工精美,堪称一绝。这是海棠山具有代表性的一尊石雕造像。

愿这里的每一尊佛的雕像都能带给您一个美好的祝愿,每一处风光都永驻于您的记忆中。海棠山永远欢迎您的光临。

 

张婉莹(2014-10-2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