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在豫南商城,大别山蜿蜒而过。金刚台是大别山在河南境内的最高峰,我家就住在金刚台山脚下。金刚台是当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红军主要活动和战斗的地方,山上“红军洞”已被列为全国红色旅游景点,著名的革命历史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从这里唱响全中国。在漫长的革命岁月中,商城有十余万英雄儿女投身革命,其中八万多人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我爷爷奶奶的英灵就葬在那莽莽青山之中。
金刚台峰峦叠嶂,沟壑纵横,飞岩流瀑密布,浓绿掩映着诸多洞穴,已发现的著名洞穴有七十八处,最有名的要数金刚台自然保护区的朝阳洞和刘小坳景区的大石棚、美人洞、水帘洞、观音洞等洞群,洞穴处有的林木葱郁有的荆棘丛生,皆人迹罕至。
朝阳洞位于金刚台最高峰平天铺景区内,海拔一千五百多米,从保护区经一道门、二道门顺涧爬行需六小时。朝阳洞十分隐蔽,树环藤绕,云遮雾罩,拨荆揪草始能见洞口。洞口狭窄,鞠躬缩腰仅容一人通过。洞内别有天地,面积与三间房相若,可容百余人。洞顶若天穹,最高处十七米。洞最宽处十余米。洞壁古藤蔓延,苔藓青青,缝隙处清泉丁冬涌流。洞中有石桌石凳若干,当年商南县委就栖居于此,食野果饮山泉,筹划反围剿事宜。朝阳洞周围另有山洞十余个,当年红军医院、军械库、炸药库、红军伙房等曾设置在那里。
刘小坳景区百瀑峡内的大石棚主洞洞顶是一块龟背形巨石,巨石上摞有一小石,远看如一巨龟驮小龟山坡俯瞰。巨石腹下是一长二十余米、深五米许的洞穴,形若依山搭建的棚屋,故山民称之为大石棚。洞内低外高,左宽右狭,石桌、石凳犹存。环洞口筑有石墙,墙上设有了望口、枪眼。大石棚位于海拔千米左右的山坡,立洞口飞瀑湍流的喧哗连绵拥入耳中,商城县大部尽收眼底。洞下便是林木茂盛的悬崖,只一条蜿蜒崎岖小径可通行。当年红军在这里接运伤员,筹集粮盐。
美人洞地势最为险恶,位于刀削斧凿般千仞绝壁之下,藏于美女潭左侧的丛林中,无路可寻,无级可登,须揪草牵藤小心攀援而上。洞内面积较小,仅容二三十人。美女潭地处深山幽谷之中,潭水清冽,深不见底,四季不涸。晨曦时分,潭上云雾氤氲而起,若美女缥缈起舞,故得美女潭芳名。因人迹罕至,村姑常悄悄于潭中沐浴,浴罢攀至潭边洞中休憩,美人洞之名由此而来。当年,红军撤走后,妇女排的女战士们就在此生活起居,与敌周旋。
金刚台山上的洞穴当年是红军的生活居所和战斗堡垒。1932年10月,红军撤离鄂豫皖苏区后,中共商南县委继续率领游击队和妇女排以金刚台为屏障、以洞穴为据点,坚持了长达三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赢得了“三年红旗不倒”的美誉。时光流转,扛着红旗打天下的英雄们渐次下世,为了纪念他们和铭记那段峥嵘岁月,后人亲切地将山上红军生活和战斗过的洞穴称为“红军洞”。
金刚台坐落于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的豫东南,青山绿水保持着未开发的原生态。也托未开发之福,金刚台“红军洞群”内的红军生活与战斗遗迹保存至今。目前,金刚台“红军洞群”红色旅游景点已进入全国三十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今年五一期间,除本省游客外,还有京沪鄂等地数万名游客慕名来此踏访先烈遗迹,一度寂静的山林人声鼎沸,金刚台“红军洞群”再次让世人关注。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