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汕头旅游,有这样一个景点是游客们不能不去的,这就是被称为岭南第一侨宅的陈慈黉故居。它是潮汕地区规模最大的近现代家族式建筑。陈慈黉故居始建于清朝宣统二年,坐落在澄海隆都的前美村,历时近半个世纪,集陈家几代人的心血,计有郎中第、寿康里、善居室、三庐等宅第,占地2.54万平方米,共有厅堂506间。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善居室”始建于1922年,至1939年日本攻陷汕头时尚未完工,占地6861平方米,计有大小厅房202间,是所有宅第中规模最大,设计最精,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善居室在故居中建成最晚,风格最独特,保存最完整。现在被当地政府和陈氏后人合作开发成为旅游景点。善居室占地面积6800多平方米,由202间大小厅房组成,是潮汕民居中独特的双层四进、驷马拖车式建筑。但是在设计上,与传统的潮汕民居有所不同,它的上下厅及内花巷都是平房,而外花巷和后楼却是两层楼房,四周由骑楼和空中走廊连接,空中走廊建在房屋的屋脊上,铺以彩砖,通过四角的更楼。陈慈黉故居的兴建,生动地折射出一位潮汕华侨经过艰辛奋斗,事业成功后又情系故里的心路历程。
善居室高大的外墙上镶嵌着许多西洋韵味的浮雕,窗花楼角石膏泥塑上描绘着彩色的图案。按照潮汕民居的传统,善居室的院门开在边侧,走进大门,宽阔的大院呈现眼前,大理石铺地,平平整整,骑楼围绕,美丽壮观。正面看去,善居室典型的驷马拖车正门儒雅肃穆,落落大方。
善居室的匾牌是融合着书法艺术和石雕艺术的传世之作。书法出自于清末著名的书法家华世奎之笔,院门民康物阜四个字则出自于清末翰林吴道龙的手笔。故居里楼台门匾,书法石刻很多,行楷草篆俱全,清末民初的名家精品比比皆是。善居室正堂是一个四厅相向结构的建筑,布局与传统相同,只是五颜六色的地面瓷砖让人感到它又与众不同。正堂的建筑高大挺拔,大堂的正上方悬挂着一副金光熠熠的牌匾—传叶堂,据说寄予了子孙兴旺,枝繁叶茂之意。善居室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吸纳了传统与外来文化的诸多优点,这里充分运用传统的木料石料,横梁立柱组合搭配,石雕木雕巧妙结合。装设材料方面则大量采用特地从海外运来的瓷砖、水泥、石膏和彩色玻璃。经过精心设计组合,各种材料各尽其用,纹理疏通,韵律流畅,充分显示出主人雍容华贵的生活追求。
屋顶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部分,又是外观造型的重要方面,善居室出色地发扬了传统民族特色,并灵活结合了潮汕地区的特点。屋脊用彩色陶瓷镂花相契,既减轻了重量又增加了视觉的美感,使建筑物生气勃勃,整个建筑群装设繁多,却做到了繁而不乱,繁而不琐,各种各样的石膏线条和彩色玻璃巧妙地贴在墙面的窗框上,和谐得体。那些来自海外的彩色瓷砖镶嵌在墙头屋角,静谧而又富有灵气。光滑如镜的花岗岩石在透发着优美质感的同时,烘托着主人的尊贵。经过了80多年的风吹雨淋,善居室的建筑装设依然光彩夺目,默默地向人们传递着建筑和艺术融为一体的高雅意境。
梧桐子看家乡栏目之汕头澄海:http://www.wutongzi.com/kan/guangdong/chenghai.html
能力秀主页:http://abc.wm23.com/Gracechan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