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市有一个特殊的民俗节日“年例”。做“年例”气氛最浓厚的是高州、化州、茂南、茂港、电白等地。还有湛江市的吴川。“年例”庆日从正月初二起至三月,各村庄均有不同日期的“年例”庆日,时间1至3天。做“年例”期间,乡村和街道布置彩楼、彩廊、画廊、彩旗,有些家宅也张灯结彩。彩楼(棚台)会举行戏剧、曲艺、木偶、民间歌舞等艺术表演;街道、村场则举行舞狮、锣鼓、游神、飘色、傩戏等表演,村庙则举行打醮、祭土地神、五谷神、天地神和游圣神、收邪神、烧纸船、送瘟神等活动,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百业兴旺、老少平安,村场和家中会布置盛宴,请来亲戚朋友共同欢庆畅叙,亲友的朋友也可随友到来,过路好人也可以就席用餐,做“年例”有一种全民同庆的气氛。“年例”节日的盛行地主要是鉴江中下游及其支流袂花江、陵罗江、曹江、大井河以至沿海地带。据调查,“年例”节日的形成源于明朝,流传有一个民间故事。
话说四五百年前,位于鉴江中下游江边的高州城、化州城、吴川城(梅菉)等城镇已形成商业中心区,手工业发达,附近的乡村也是农业发达地域,从事工、农器具和木、鱼、盐等物品贩运的人往来城乡之间,有的农人渐渐脱离农耕变为城镇人。使得在江边千年形成的商品集散地,渐渐扩大城的面积,当地的农村人也变为街道人。高州城镇、化州城镇、镇隆城镇、吴川梅菉城镇由三日一圩市向日日皆圩市转变,商业经营行会便搞一些商庆活动以推动商品交换。明朝时,鉴江流域各地的城乡已经由汉俚文化融合进而全部汉化,中原移民和北来的官员宣传中原文化,将祭社稷为主的民俗节日社火(庙会)传至当地,已跟当地古俚人流传下来的鬼神文化渐渐融合,形成祭灶、燃灶火、游庙神、上刀山、过火海、鸣铳炮、送瘟神、烧纸船、插田旗、送吉贴、出花灯等一系列习俗。这种习俗也成为当时一种村庆文娱活动。村庆活动吸引城镇人,商庆活动也吸引乡村人,随着部分乡村人变为行商人,随着部分城边土地变为街道,随着城乡人往来频繁,很多人都觉得:将乡村的庙会农庆和城镇的商庆结合起来,城乡皆有文娱活动多好啊。 说的是高州府城有一个由农人变街人的人,名叫高化年,20岁出头的他随父亲高圣将茂名县北部山区出产的木材(主要是杉树)通过鉴江水路木排流运方式,贩运到化州城和吴川梅菉城出售,又从这些地方用船运回其他物品转卖,经过多年的经营,家境殷厚。高化 年的 祖辈是北方移民来的,很懂中原文化的内涵,对古俚人文化也颇理解。他在行商过程中,认识一位在化州城任教谕名叫金和成的人,又在梅菉 城镇结 交一位与他父亲同龄的黎族人吴贤。吴贤住在海边山村,从事船运,来梅菉把物品通过江海贩到家乡出售。时间长了,相知了,高圣和吴贤结拜为兄弟。有一天,吴贤请高圣父子到他船上饮酒,叫出女儿斟酒。那高化年见了花容月貌的吴女,竟一见倾 心。吴女也对高化年暗送秋波。席间知吴女名叫吴梅例,也知书识礼。因高圣跟吴贤成结拜兄弟,高化 年和吴梅例也以兄妹相称。高化年爱心涌动,却不敢冒犯兄妹礼教,不敢跟父亲言及求婚的事。情煎三个月后,跟化州城的金和成教谕吐露心曲。金和成愿意玉成美事,稍作思量,叫高化年于正月十五元宵节日,请吴贤父女及他那个山村的多个乡老到来赏花灯,由他说合。
以敬天祈丰、敬神佑安、欢亲乐友、崇义献爱、人际和谐为思想内涵的“年例”,表达广大民众大方友好的品德和爱国爱乡的精神风貌。在物欲泛滥、个人利益为主的社会里,茂名地方的数百万人能个人出钱让亲友和非亲非故的人到来共享美食,共赏文娱歌舞,更凸显茂名人的思想行为超乎寻常。本文作者作《茂名年例》诗一首,有两作曲家分别谱了普通话和粤语两种曲,在乡间传唱。诗为七律: 户户呼亲唤友来,几村酒席定期开。
迎宾民众宣乡礼,好客街人疏义财。
好戏新歌相祝贺,诚宾挚主笑开怀。
茂名年例民同庆,高尚民风登雅台。
我说茂名年例节庆是“亲友节”,外地人称茂名年例是“欢乐节”。茂名年例是茂名对外的一块文化亮牌。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