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若兰和璇玑图

家乡区县: 咸阳兴平市

苏若兰,武功人,约生于秦王苻坚永兴元年(公元357年)。   相传小小的若兰容貌秀丽,聪颖过人。远近乡邻,将她的超人之才传播成了神话。一些富豪望门的子弟上门求婚均被谢绝,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与父亲去法门寺逛庙会,遇到了她的如意郎君——已故秦王苻坚的右将军窦真之孙,名叫窦滔。婚后,夫妻十分恩爱。但好景不长,一次,窦滔借故违背苻坚派他带兵攻打晋国的命令,一怒之下,苻坚将其发配到流沙,将恩爱的夫妻拆散了。

自窦滔走后,若兰日日思念,激情中,她每天写几首思念诗,年复一年竟写成7900多首。然而,窦滔到敦煌后却背着她爱上了一位能歌善舞的女子。

后来,苻坚重新重用窦滔。从敦煌回来时,窦滔带回了他的宠妾,若兰得知后,很生气,把窦滔的宠妾揍了一顿。窦滔对此十分不满,结果夫妻反目。上任后,他和苏惠断绝书信往来。

时间久了,若兰悔恨自伤,为了表达自己的一片纯洁坚贞的爱情和离开丈夫的悲痛之情,于是专心致志用五彩丝线织成诗文,长宽8寸,841字,纵横反复,皆成诗章,即所谓的《璇玑图》。丈夫读后十分感动,于是便把他的宠妾送回扶风家中,与若兰和好如初,恩受愈重。

3史书记载

《晋书·列女传·窦滔妻苏氏》 :“ 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凡八百四十字,文多不录。”

4武则天评

《窦滔妻苏氏织锦回文记》

前秦苻坚时,秦州刺史抚内窦滔妻苏氏,陈留令武公道质第三女也。名蕙,字若兰。识知精明,仪容秀丽,谦默自守,不求显物。行年十六,归于窦氏,滔甚敬之。然苏性近于急,颇伤妒嫉。滔,字连波,右将军真之孙,朗之第二子也。风神秀伟,赅通经史,允文允武,时论高之。苻坚委以心膂之任,备历显职,皆有政闻,迁秦州刺史,以忤旨谪戌敦煌。会坚寇晋襄阳,虑有危逼,藉滔才略,乃拜安南将军,留镇襄阳。初,滔有宠姬赵阳台,歌舞之妙,无出其右。滔置之别所,苏氏知之,求而获焉,苦加捶辱,滔深以为憾。阳台又专伺苏氏之短,谗毁交至。滔益忿焉。苏氏时年二十一,及滔将镇襄阳,邀其同往。苏氏忿之,不与偕行,滔遂携阳台之任,断其音问。苏氏自伤,因织绵回文。五彩相宣,莹心耀目。其锦纵广八寸,题诗三十余首,计八百余言。纵横反覆,皆成文章。其文点画无缺,才情之妙,超古及今,名曰《璇玑图》。然读者不能尽通,苏氏笑谓人生曰:“徘徊宛转,自成文章。非我佳人,莫之能解。”遂发苍头,至襄阳焉。滔省览锦字,感其妙绝。因送阳台之关中,而具车徙如礼,邀迎苏氏,归于汉南,恩好愈重。苏氏属文词五千余言,属隋季丧乱,文字散落,追求不获,而锦字回文,盛见传写。是近代闺怨之宗旨,属文之士,咸龟鉴焉。朕听政之暇,留心坟典,散帙之次,偶见斯图,因述若兰之才,复美连波之悔过,遂制此记,聊示将来也。

如意元年五月一日,大周天册金轮皇帝御制。

5生平经历

东晋时代,北方被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少数民族占据,前前后后,大大小小共建立过十六个政权,史称“五胡十六国”。

在东晋与五胡十六国对峙时期,南方文物鼎盛,人才辈出,名垂青史的忠臣义士、才子佳人犹多;北国则沉陷于互相攻伐,战火连天中,几乎数不出什么著名的人物,除了前秦的宰相王猛,文韬武略,辅佐苻坚统一了北方,从而垂名史册外,再就要算是才女兼美女的苏蕙了,她的扬名则全在于那副玄妙的“璇玑图”。

苏蕙,字若兰,前秦始平人,生长于一个当地的一个富实人家,她肤色细腻,明眸皓齿,举止娴雅,完全象一个江南女子一样秀美。她不管屋外纷飞的战火,一心沉醉于诗词歌赋之中,性情与当时热衷于玩枪弄刀的生活环境格格不入,她把自己的喜怒哀乐也就全部寄托在诗文之中。她的诗文辞句清雅,情感浓郁,表达方式往往又玄秘莫测,所以她的才华几乎就没人重视,她从未遇到过一个能与她谈诗论文的知音。由此一来,便形成了一种自怨自艾,孤芳自赏的心态,恰恰就象一株空谷中的幽兰。

到了婚嫁的年龄,她毫无选择地嫁给了前秦安南将军窦滔。出阁前,满心期盼能遇上一位知情可意的夫婿,谁知这窦滔将军,生来一介武夫,骑马射箭、玩弄刀枪倒是十分在行,而对苏蕙,除了喜欢她的美貌外,至于什么文才诗意,他可是一点也无法欣赏。苏蕙大失所望,因而也愈加地落落寡欢,还不时地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发上一通脾气。

窦滔起初还算依顺着她,觉得漂亮的妻子,偶尔发发脾气也就宽容算了,可后来他遇到了歌妓赵阳台,娶作了偏房。这赵阳台,不但能歌善舞,而且娇媚可人,引得窦滔对她宠爱不已。苏蕙看到赵妾那副媚态,心里自然窝心,不由得拿出正室的身份叱责她。赵妾不敢与她直面对抗,就不时地在窦滔耳边数落苏蕙的不是,窦滔对妻子也就越来越冷淡了。、后来,窦滔奉命出镇襄阳,本欲携妻妾同往,可当时苏蕙正为赵妾的事情生气,赌气说不去。这话正中赵阳台下怀,她极力怂恿窦滔,说苏蕙不去就不必勉强。于是窦滔只带着赵阳台赴任了。

苏蕙独自守在长安空闺中,日子稍长,便感到寂寞难耐。丈夫在身边时,不太能感觉出他的多少好处来,现在一离开,思念之情却是刻骨铭心,真是一日夫妻百日思啊!她不由得有些悔恨当初的负气了。

悔恨之余,她便夜以继日地用吟诗作文来排遣孤寂的时光。一天,她心不在焉地把玩着一只精巧的小茶壶,壶身上绕着圈刻了一圈字——“可以清心也”,她玩着玩着,忽然发现这五个字不论从那个字开始读,都可以成一句颇有意趣的话。于是灵感顿至,她设想可以利用这种巧妙的文字现象,来构成一些奇特的诗。

这时,她正有满腔的幽思和深情想有抒发,现在又找到了这种奇巧的表达方法,于是废寝忘食地进行构思。构思既成,她又费了好几个月的工夫,把诗织在锦缎上,这副锦缎长宽都是八寸,上面织有八百四十一个字,分成二十九行,每行也恰是二十九字,每个字纵横对齐;这些文字五彩相间,纵横反复都成章句,里面藏着无数首各种体裁的诗,诗意多为倾诉她的思念之情。苏蕙把这副锦缎命名为“璇玑图”,璇玑,原意是指天上的北斗星,之所以取名璇玑是指这副图上的文字,排列象天上的星辰一样玄妙而有致,知之者可识,不知者望之茫然。当然,其中也暗寓她对丈夫的恋情,就象星星一样深邃而不变。

“璇玑图”织好后,苏蕙派人送往襄阳交给窦滔。旁边的人见了这图,都不知其中有何含意,可对诗文不甚通解的窦滔,捧着“璇玑图”,细细体味,竟完全读懂了妻子的一片深情,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心有灵犀一点通吧!旁人询问其故,窦滔意味深长地说:

“这是我家的语言,不是我家的人,莫能解之。”

当即,窦滔派遣了一批人马,到长安接来了苏蕙。自此,夫妻恩爱日深,窦滔也渐渐跟着苏蕙学习诗词,两人常常一同流连于诗词的海洋中。

 

阿正yjr(2014-10-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