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镇明长城遗址

家乡区县: 内蒙古丰镇市

丰镇明长城遗址编辑明长城在丰镇在有三道。第一道长城位于市北40公里,1376年(明洪武十九年)修筑。这段长城沿山岭,逾险峰,跨深涧,较其它长城更气势磅礴,雄伟壮观,是明代大同府的北界。第二道长城位于市境南端,筑于明嘉 丰镇明长城遗址

靖年间,万历、隆庆年间重修,是现在阳高县、左云县和大同市丰镇市的分界线,也是山西与内蒙古的南界。第三道长城修筑于1550年(明嘉靖二十九年)东西对接于第二道长城之上,形如偃月。

明代长城保存较好,也颇具代表性,明代为防御元朝残余势力和鞑靼、瓦剌诸部侵扰,在隋长城的基础上大规模修筑长城。但明代不称“长城”,而称“边墙”。“河东墙”始建于明朝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又称“东大边”、“横城大边”。西起横城以北一公里黄河岸边黄沙嘴,东经水洞沟、红山堡、清水营,过盐池县至陕西定边县盐场堡,全长约400千米,每隔150米一个墩台。长城高三丈,宽两丈,墙顶路面非常宽阔,可供五匹马并行。守望、巡逻的士兵常年在长城顶部道路上往来,军事物资也在顶部运行。成化十五年(公元1479年)由宁夏巡抚张祯叔、王询先后在墙外挖“品”字形深坑44000多眼,以防敌骑靠近边墙。其中红山堡一带,壕沟深宽皆两丈,所以长城也被称为“深沟高垒”。像这样的城堡宁夏一共有150个。在古代30千米一城,15千米一堡,堡辖区内还有烽火台,沿交通要道或长城线路,每隔一定距离修一个烽火台,将边防前线与内地连接起来。红山堡距离水洞沟3千米,占地20余公顷,据史料记载红…堡设操守官一名,操守兵235人镇守此地,同时与其他兵营互相接应呈长龙之势。

wb网络营销(2014-10-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