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上、下马台的由来

家乡区县: 济宁市梁山县

  在梁山盛鑫集团专用车有限公司大门前,放着一个上马台,说起来这个,还有一个小故事呢,不要急,听我慢慢道来。 

  康熙年间,堂子村西门处住着一户人家,是张氏十一世张廷月,字天角,在他家黑漆大门两旁各立一块上马台和下马台。关于这两块上马台和下马台的由来,要从一个故事说起。
  在堂子村西南十五里处有一个方庙村,此村有一集市和庙会。当时某冬日的一天是方庙庙会,方圆一、二十里的乡邻都去那里赶庙会。这天天气很好,张廷月约同村几个人一起去赶庙会,会上人山人海,好不热闹,卖什么的都有。当张廷月走到一包子铺前,看到店主正痛打一个十来岁的孩子,打的孩子嗷嗷直叫。张廷月为人善良,见此情景,顿生同情之心,便上前去问缘由,店主说是不知哪里来的小孩偷包子吃。张廷月二话没说,掏出钱来付给店主,并买了几个包子给孩子吃。待孩子吃饱后便问他为什么偷人家的包子?孩子说是随家人从黄河北来此逃荒要饭,由于疏忽大意,与家人走散,身上没有钱,年龄小,又怕生,再加上肚子饿得慌,不得已拿了人家的包子吃,遭此毒打。张廷月听后,更加怜悯起孩子来,便带孩子一同回家,管孩子吃穿住。就这样孩子在张廷月家住了好长时间,终有一天,孩子的家人找来了,见到孩子被收留,其父母向张廷月下跪谢恩,不几日,孩子便随其父母走了。    

  多年后,那孩子苦读经书,考取了朝廷命官,先被派遣做了东平州的抚府,治理当地朝政。当时东平本地有一店铺大户,非常富有,财大气粗,可他凭借势力强大,从不交税赋,这个新官为政清廉,从严治理,将这大户主人捉拿归案,罪该重刑。当地绅士名人都去说情保人,而这新官说,别说你们来说情了,就算是堂子村的张天角来了也没用。众人听后,面面相觑,经多方打听,找到了堂子村张天角就是张廷月的家。来者走到张廷月面前便下跪磕头,张廷月急忙扶起问其缘由。来者将新官说的话复述了一遍,老人听后说,我又不认识这个新官,去了也没用。来人执意请老人去一趟试试,于是张廷月便随他们去了。他们走到衙门前,让人禀报堂子村人张天角到此,新官听了很是吃惊,亲自走下大堂迎候老人。见面后说起当年庙会偷包子的小孩就是这位新官,二人谈旧叙新,非常融洽。老人说明来意,新官说,既然您老人家来了,当堂放人,于是那富户人回家了。两年后,新官回到京城做官,念及当年张廷月对自己的恩惠,便加封老人,于是派清官彭鹏办理此事,就在张廷月大门旁立了上、下马台,门上面挂着彭鹏大印,大门后放着红黑木棍。朝廷官员人等至此,文官下轿,武官下马,违者可用红黑木棍严打。
  有一天,一个外村人从堂子东门跑进村里呼喊救命,后面有两个人手拿木棍、铁叉在追。这时恰好张廷月正站在大门前,那人前来求救,张廷月对那人说就藏在大门后吧!等两人追到跟前,问张廷月见那人了吗,张廷月说那人就在大门后面,门后藏的那人听了后吓得面如土色,瘫倒在地。追的那两人便要进门抓人,张廷月却说,你们抬头看看门上面挂的是什么,那两人一看是彭鹏的大印,便立刻堆起笑脸说,您老人家里不会藏有坏人的,说完转身就走了。由此可看出张廷月在当时是非常受人敬重的。

 

 

阿粉(2014-10-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