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齿苋(拉丁学名:Portulaca oleracea L.)为马齿苋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肥厚多汁,无毛,高10~30cm, 生于田野路边及庭园废墟等向阳处。国内各地均有分布。该种为药食两用植物。全草供药用,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消炎、止渴、利尿作用;种子明目。现代研究,马齿苋还含有丰富的SL3脂肪酸及维生素A样物质。SL3脂肪酸是形成细胞膜,尤其是脑细胞膜与眼细胞膜所必需的物质;维生素A样物质能维持上皮组织如皮肤、角膜及结合膜的正常机能,参与视紫质的合成,增强视网膜感光性能,也参与体内许多氧化过程。
一年生草本,全株无毛。茎平卧或斜倚,伏地铺散,多分枝
马齿苋
,圆柱形,长10-15厘米淡绿色或带暗红色。茎紫红色,叶互生,有时近对生,叶片扁平,肥厚,倒卵形,似马齿状,长1-3厘米,宽0.6-1.5厘米,顶端圆钝或平截,有时微凹,基部楔形,全缘,上面暗绿色,下面淡绿色或带暗红色,中脉微隆起;叶柄粗短。花无梗,直径4-5毫米,常3-5朵簇生枝端,午时盛开;苞片2-6,叶状,膜质,近轮生;萼片2,对生,绿色,盔形,左右压扁,长约4毫米,顶端急尖,背部具龙骨状凸起,基部合生;花瓣5,稀4,黄色,倒卵形,长3-5毫米,顶端微凹,基部合生;雄蕊通常8,或更多,长约12毫米,花药黄色;子房无毛,花柱比雄蕊稍长,柱头4-6裂,线形。蒴果卵球形,长约5毫米,盖裂;种子细小,多数偏斜球形,黑褐色,有光泽,直径不及1毫米,具小疣状凸起。花期5-8月,果期6-9月。
清热解毒,散血消肿。治热痢脓血,热淋,血淋,带下,痈肿恶疮,丹毒,痕疬。用于湿热所致的腹泻、痢疾,常配黄连、木香。内服或捣汁外敷,治痈肿。亦用于便血、子宫出血,有止血作用。 (1)《唐本草》:主诸肿瘘疣目,捣揩之;饮汁主反胃,诸淋,金疮血流,破血癖症癖,小儿尤良;用汁洗紧唇、面疱、马汗、射工毒涂之瘥。 (2)孟姺:湿癣白秃,以马齿膏和灰涂敷。治疳痢及一切风,敷杖疮。 (3)《食疗本草》:明门。亦治疳痢。 马齿苋
(4)《本草拾遗》:止消渴。 (5)《蜀本草》:主尸脚(人脚无冬夏常拆裂)、阴肿。 (6)《开宝本草》:主目盲白霄,利大小便,去寒热,杀诸虫,止渴,破症结痈疮。又烧为灰,和多年醋滓,先灸丁肿。以封之,即根出.生捣绞汁服,当利下恶物,去白虫。 (7)《日用本草》:凉肝退翳。 (8)《滇南本草》:益气,消暑热,宽中下气,润肠,消积滞,杀虫,疗疮红肿疼痛。 (9)《纲目》:散血消肿,利肠滑胎,解毒通淋,治产后虚汗。 (10)《生草药性备要》:治红痢症,清热毒,洗痔疮疳疔。
马齿苋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钙、磷、铁、铜、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成分,尤其是维生素A、维生素C、核黄素等维生素和钙、铁等矿物质。其ω-3脂肪酸含量在绿叶菜中占首位。
每100g马齿苋鲜嫩苋茎叶含蛋白质2.3g,脂肪0.5g,糖类3g,粗纤维0.7g,钙85mg,磷56mg,铁巨1.5mg,胡萝卜素2.23mg,维生素B1 0.03mg,维生素B2 0.11mg,维生素PP 0.7mg,维生素C 23mg。此外,还含有大量去甲肾上腺素、钾盐及丰富的柠檬酸、苹果酸、氨基酸以及生物碱等成分。
一、食用方法
马齿苋生食、烹食均可,柔软的茎可像菠菜一样烹制。不过如果对它强烈的味道不太习惯的话,就不要用太多。马齿苋茎顶部的叶子很柔软,可以像豆瓣菜一样烹食,可用来做汤或用于做沙司、蛋黄酱和炖菜。马齿苋和碎萝卜或马铃薯泥一起做,味道很好,也可以和洋葱或番茄一起烹饪,其茎和叶可用醋腌泡食用。
另外,凉拌马齿苋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有“天然抗生素”之称;马齿苋粥对人体有很好的滋养作用,可以很好地改善皮肤的颜色,使肌肤散发健康的光泽。
二、适宜人群
【宜食】肠炎、痢疾、尿血、尿道炎、湿疹、皮炎、赤白带下与各种痈肿、疮疖、乳痛、痔疮出血、毒蛇咬伤以及肺结核等症患者宜食。 【忌食】孕妇忌食,脾胃虚寒的人也要少食。
三、食用禁忌
马齿苋为寒凉之品,脾胃虚弱、腹部受寒引起腹泻的人,如果是单纯受凉造成的一般性腹泻不要误食;
忌与胡椒、该粉同食;
不宜与甲鱼同食,否则会导致消化不良、食物中毒等症。
孕妇要禁止吃马齿苋。马齿苋是滑利的,有滑胎的作用。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