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家乡代言---刘墉

家乡区县: 潍坊诸城市

历史的足迹依旧存在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它不会被人类所忘记。古代老者为我们创造的财富至今仍使得我们受益无穷。刚对大 介绍了与刘墉有关的板栗园、诸城烧烤,还没有介绍他自己的光辉事迹呢,一起来感悟一下吧。
刘墉,祖籍江苏省丰县欢口镇后大营村(现改为刘大营)。后至山东诸城(现高密),出身于山东诸城刘氏家族,这个家族是当时的名门望族,通过科举走上仕途的人很多。刘墉的曾祖父刘必显为顺治年间进士,祖父刘棨(qǐ)曾担任过四川布政使,是康熙朝有名的清官,父亲刘统勋更是一代名臣,官至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为官清廉果敢,乾隆帝说他“遇事既神敏,秉性复刚劲,得古大臣风,终身不失正”。
清朝乾隆十六年(1751年)刘墉殿试后,读卷大臣将刘墉作为呈送卷第一名。乾隆帝阅后认为“
墉”无超人才华,也可能怀疑读卷大臣巴结正在当朝大红大紫的刘墉父亲,将刘墉贬为二甲二名,
将原拟第五名,也就是二甲二名的吴鸿拔为第一甲第一名,说道:“今取一朝状元,必得有众人向
往之才气。平墉之人怎能夺冠?就这样,本来是刘墉的状元改为了进士。中进士后一年后才散馆,
授编修,进入仕途,初任江宁知府,再迁侍讲。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十月,调任江苏学政。在任期间,他又上书:“生监中滋事妄为者,府州
县官多所瞻顾,不加创艾。(行政官员)既畏刁民,又畏生监,兼畏胥役,以致遇事迟疑,皂白不
分,科罪之后,应责革者,并不责革,实属阘茸怠玩,讼棍蠹吏,因得互售其奸。”这一看法深刻
而又切中时弊,因此深受乾隆皇帝的赏识,称赞其“知政体”,并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任命
他为山西省太原府知府。
乾隆三十年(1765年),升任冀宁道台。第二年,因任太原知府期间,失察所属阳曲县令段成功贪
侵国库银两,坐罪革职,判死刑。乾隆帝因爱其才,特加恩诏免,发军台(清代西北两路传达军报
及官文书的机构,即邮驿)效力赎罪。次年赦回,命在修书处行走。

乾隆三十四年(1769),51岁的刘墉获授江宁知府。从乾隆十六年(1751)中进士时算起,到此
时刘墉浮沉宦海已经整整18年。说来,刘墉的仕途并不平坦,早在做翰林院编修时,其父刘统勋因
事获罪,刘墉遭株连被革职,与诸兄弟一起下狱;后外放刘墉作安徽和江苏学政,因表现卓异得到
乾隆皇帝赏识,擢山西太原府知府。刘墉之父刘统勋,曾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到山西查办布政
使蒋洲侵帑案,乾隆二十四年(1759)到山西查办过将军保德侵帑案,声誉颇佳。刘墉同样是不负
重托,到任后不几天便将前任遗留下的疑难案件审理一清,受到官民的一致称赞。正当刘墉以政绩
迁冀宁道时,前任山西阳曲县知县段成功亏空案发,刘墉以失察罪差一点丢了性命,后来朝廷加恩
命他赴军台效力赎罪长达一年,回北京后又在一个叫作“修书处”的闲散机构里蹉跎两年。由此可
见,这段时间里,刘墉的官运并不怎么“亨通”。

刘墉能够在重罪之后出任江宁知府,说来还是沾了父亲的光。此时刘统勋圣眷正隆,先后以大学士
之职兼管兵部和刑部,被乾隆皇帝倚为股肱之臣。因此,在乾隆三十三年刘统勋七十寿辰之时,乾
隆皇帝不仅亲书匾额志贺,还加恩刘墉以知府候补。第二年,刘墉获授江宁府知府。

刘墉也十分珍视这次机会,“颇以清介持躬,名播海内,妇人女子无不服其品谊,至以包孝肃比之
”。创作于嘉庆初年的弹词《刘公案》,就是主要以刘墉在江宁知府任上决断疑案、为民做主的故
事为蓝本改编而成的,虽然其中必然夹杂着弹词艺人的想像夸张和道听途说的内容,未必都是实录
,但说明刘墉在短短一年的江宁知府任上确实有政绩、有政声,是难得的贤能官吏。著名诗人袁枚
也在一首诗中称赞刘墉说:“初闻领丹阳,官吏齐短脰(dòu)。光风吹一年,欢风极老幼。先声
将人夺,苦志将人救。抗上耸强肩,覆下纡缓袖。”意思是说,刘墉到江宁后,对下属要求严格使
其不敢耀武扬威,对百姓关爱拯其脱离水火,不怕得罪上司而怕百姓受苦。
在你展望美好未来的同时,记得回头看看历史,因为它会使你感悟诸多。历代名人在诸城比比皆
是,想要了解更多吧,快来关注我吧。

郑娜(2014-10-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