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概况
林州市为河南省经济实力较强的县市之一,金融机构各项存款连续三十几年一直位居河南省各县(市) 之首。
改革开放30年来,林州市经济快速发展。从经济总量看,林州市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1.45亿元上升到2007年的172.6亿元,扣除物价因素,增长了27倍,年均增长12.2%,比河南省、安阳市平均增速高出1个百分点。从人均生产总值看,林州市人均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186元上升到2007年的17377元,扣除物价因素,增长了20.5倍,年均增长11.5%,人均生产总值继2004年突破1000美元大关后,2007年突破了2000美元,又实现了一个新的跨越。从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看,由1978年的1544万元上升到2007年的52266万元,增长33倍,年均增长12.9%。财政保障能力的提升,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河南省县域经济社会综合考评中,2005年、2007年连续两届进入20强县(市)。[28]
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388亿元,是2006年的2.2倍,年均增长17.5%;人均生产总值完成49087元,突破7500美元,是2006年的2.3倍,年均增长1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6.9亿元,是2006年的3.6倍,年均增长29.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0.25亿元,是2006年的2.5倍,年均增长20.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998元,是2006年的2.2倍,年均增长16.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008元,是2006年的2.4倍,年均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5.35亿元,是2006年的2.6倍,年均增长20.7%。县域经济综合排名从2006年的全省第20位跃升到第8位;姚村、陵阳、城郊、河顺、横水5个乡镇进入全省百强乡镇行列。 [29]
山城林州
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419.7亿元,增长12.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1.42亿元,增长1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5.5亿元,增长25%;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11222元,增长1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9172元,增长1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75.7亿元,增长15.8%。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继续位居全省前十强。[30] 2012年10月15日,河南省地方经济社会调查队正式发布《2012河南省百强乡镇评价报告》,姚村、陵阳、城郊、河顺和横水5个乡镇进入全省百强乡镇行列。[31]
工业发展
2012年林州市工业总产值完成1075.6亿元,增长16.5%;工业增加值完成253.7亿元,增长15.4%。[30] 初步形成了以冶金、机械铸造、建材、轻工纺织、医药化工、农副产品加工六大产业为主的工业体系。
2012年10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林州红旗渠经济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定名为“红旗渠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我省第8家被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县域获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尚属首例。2011年底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2亿元,工业企业总产值完成135.68亿元,实现税收5.6亿元,完成出口额2.68亿美元。先后荣获省“先进产业集聚区”、“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区域”、“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示范区”、 “汽车配件招商引资特色产业园”等称号。当前,园区入驻企业210家。[32]
农业发展
农田水利设施不断完善,
完成投资1000万元的红旗渠南分干渠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投资2276万元解决了5.51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完成节水灌溉面积1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8平方公里,新建、治漏库塘50座,蝉联全省农建“红旗渠精神杯”。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粮食总产达到33.5万吨。中药材、优质小杂粮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3万亩和6万亩。投入畜牧发展资金2.2亿元,新建、扩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21个。全年外出建筑业从业人数16.7万人,完成建安总产值116亿元,创劳务纯收入26.5亿元。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54个新农村建设试点开展顺利,累计完成投资5.94亿元,建筑面积达47.6万平方米。完成2000户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工程。新增农村沼气用户8140户。新改建农村公路125.5公里。完成林业生态市建设任务11.9万亩,成功创建“林业生态市”。
2013年4月,林州市创建河南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市) 顺利通过省质监局考核验收,正式跻身“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市) ”行列。[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